|
楼主怎么就这样执着于改成重弹还高速?
先不说炮管是否能吃得消,首先SK C/34的炮膛就放不进那么多发射药。
炮管的设计制造必然是要考虑强度的,强度不足固然不行,强度冗余太大了也浪费,同样算不上是合格的设计。衣阿华维内托炮管最后部的套管明显更厚,与它们装药相对“强”不无关系。俾斯麦虽然炮管重量大,但炮管后部直径还真就不显得过于粗壮,与它装药相对“弱”大约也不无关系。
大幅度增加发射药和出口动能,即使炮膛不炸裂,也会明显影响身管寿命,同时对其它一些结构的要求也随之增加,比如炮耳强度、后座距离等等。
另外强装药对射击散布范围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要说无畏舰炮战经验,二战之前就属英国德国最丰富,可是英国德国舰炮威力恰好是最“弱”的,可能就有出于保持射击精度方面的考虑。
总的来说俾斯麦所装备的380毫米炮,单就炮管来说允许适当增加威力,强度和寿命问题不算大,因为岸炮版该型炮,膛室容积有所增加,发射药数量增加了大约20%,但其寿命却为350发左右,比舰炮寿命还长。之所以其炮口动能增大了但寿命还提高,我想主要是因为舰炮对“寿命”的要求更加严格,到了精度不理想或者说得不到预期的保证时就必须更换。
威力能提高多少,保守看法就是岸炮参数。但若是按照你的想法非要重弹还高速,增加幅度过大,估计炮管是承受不了的,主要是后部。而且对炮塔及其相关结构来说也是有问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