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平装甲折角的设计被放弃了
如题,英国的1920-21设计里一直都有水平装甲折角以减小主装高度的设计,为什么反而到排水量限制更严格的纳尔逊、KGV上又改成普通的平板了?如果是因为这样不能减重的话为什么后来日本新战列舰都采取了这样的布局说起这个来,其实我也挺疑惑的,这个水平装甲折角真的很有必要吗?如果边缘的倾角小,则主装高度缩不了多少;如果倾角大,就要加到非常厚才能与水平等效。然后还非常容易出天窗,比如英国那些三系列倾角那么大加厚却很有限,完全就是天窗啊。就连金刚代也完全说不上是保险,比如经验式mk6要32000码击穿8.5寸水平,但只要29000码就差不多能穿20度倾斜的12寸了,想要和8.5寸水平等效这里至少要加强到13寸才行。要是碰到大角度性能更差的炮弹那还要更厚。所以感觉根本省不下什么重量,还会留隐患。 可以通过计算来了解此处的重量变化,以主楼金刚代为例,cos20度=0.94,sin20度=0.342,所以总体上重量变化相当于把1倍单位长度的8.5寸水平装甲加0.342倍长度的14寸主装换成了0.94倍长度的x寸装甲,换之前的计算结果是13.288,金刚代舰自身x等于12,计算结果等于11.28,相比13.288节省了不少。但12寸无法面对mk6等效,要么留天窗,要么加强到13寸出头,那样重量会加到12.22,如果面对的炮弹大角度性能更差,还要加厚更多。这样一看收益就不大甚至可能反亏了。然后不管用多大厚度,防护面积都会实打实缩小。所以总感觉也不是很合适
应该是因为的确不能省重量,N3的12炮方案(1921年,比原版N3晚)就改成了不带折角的,后来的F2F3/O3(纳尔逊)也是受这个的影响
原版N3
3系这些设计时候也不知怎么想的,认为只要加1寸就能和水平等效,个人认为可能是英国人没搞清楚,这点8寸倾斜搞不好会被mk6以上的炮全距离击穿(只是经验式估算)上次按照这些架空时候大概把水平改到6寸,倾斜改到10寸(同样是经验式估算)还担心不够,然而这样一来可能就几乎不省吨位了。 qwevb 发表于 2021-4-9 22:27
应该是因为的确不能省重量,N3的12炮方案(1921年,比原版N3晚)就改成了不带折角的,后来的F2F3/O3(纳尔 ...
我发现N3也有没折角的图啊,这俩哪个是真的? 本帖最后由 qwevb 于 2021-4-21 19:42 编辑
按DKB的说法应该是N3从18寸版本开始就不带折角了,而且从G3水平最厚8寸(相当于之前广为流传版本的非折角段)来看应该也是没有折角的,也就是说最早的放弃折角设计是N3/G3这两款同步的
qwevb 发表于 2021-4-9 22:27
应该是因为的确不能省重量,N3的12炮方案(1921年,比原版N3晚)就改成了不带折角的,后来的F2F3/O3(纳尔 ...
主装甲带防护高度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设计的硬伤了,15寸装甲看起来厚度可以,宽度么。。。。。。 涡轮增压机 发表于 2021-4-21 19:09
主装甲带防护高度可以说是那个年代设计的硬伤了,15寸装甲看起来厚度可以,宽度么。。。。。。 ...
其实其他的也还凑合了,就比如上手量n3也有4半多高的主装,只有像LⅢ这种是肉眼可见的短
当然也有可能是图画的不准 qwevb 发表于 2021-4-21 18:43
按DKB的说法应该是N3从18寸版本开始就不带折角了,而且从G3水平最厚8寸(相当于之前广为流传版本的非折角段 ...
确实是,g3n3之前的船都带折角,之后的都不带,而g3n3本身则都有有折角和没折角的两种图,所以应该是设计这两型时取消了折角设计,这个猜想很合理 伊吹 发表于 2021-4-22 08:38
其实其他的也还凑合了,就比如上手量n3也有4半多高的主装,只有像LⅢ这种是肉眼可见的短
当然也有可能是 ...
warshipprojects上面写的是:The 457mm thick (!) belt armor ran for about 150m length on both sides of the hull but it was extremely narrow at only 180cm height above the water line and 100 cm below that – this was carried over from the Sept. 1919 plans.
18寸主装多来几米顶不住啊,2.8米又非常不好用,甚至还没有背负式... 伊吹 发表于 2021-4-22 08:38
其实其他的也还凑合了,就比如上手量n3也有4半多高的主装,只有像LⅢ这种是肉眼可见的短
当然也有可能是 ...
其实按那里说的,倾斜20度的330斜坡和222的甲板看起来倒差的不远,搞不好当时还是会算的,后来就“To offer the same protective value the slopes were made exactly 25,4mm (1 inch) thicker than the flat parts but strangely enough the difference is always the same regardless of the main flat part’s thickness which differed for the BCs and BBs. ”估计就不太行了{:17:} spcmdxp 发表于 2021-4-26 17:06
warshipprojects上面写的是:The 457mm thick (!) belt armor ran for about 150m length on both sides...
要是没有斜坡的话,那主装补上就是接近2层甲板高,4米左右,这样增大了防护的面积,损管、防进水也方便,也可以认为是斜角设计不合适的一个地方吧。
平铺主要是457炮座太重,正前方射界不常用的原因吧。不过炮口风暴影响也挺大的,之前的15寸BB/BC,之后的设计案都选择背负式了。 spcmdxp 发表于 2021-4-26 17:06
warshipprojects上面写的是:The 457mm thick (!) belt armor ran for about 150m length on both sides...
所以Liii被放弃是很正常的 qwevb 发表于 2021-4-26 19:41
要是没有斜坡的话,那主装补上就是接近2层甲板高,4米左右,这样增大了防护的面积,损管、防进水也方便, ...
斜角就是为了弥补主装高度,用倾斜段来弥补大倾角的主装带来的高度不足。老衲恰恰是因为取消了斜角又没加高主装才导致水下漏风 也许跟减小横摇有一定关系,不折的时候,主装最顶上那块离重心远,还重,折角就把那块裁成一个外倾斜边了。但我觉得这么做可能意义不大 necrons 发表于 2021-4-27 22:15
斜角就是为了弥补主装高度,用倾斜段来弥补大倾角的主装带来的高度不足。老衲恰恰是因为取消了斜角又没加 ...
所以只看计算结果,是否垂直主装才是最合适的布置?没有倾斜主装带来的那么多问题,稍微有点航向角防护效果就比倾斜主装更强了。 necrons 发表于 2021-4-27 22:15
斜角就是为了弥补主装高度,用倾斜段来弥补大倾角的主装带来的高度不足。老衲恰恰是因为取消了斜角又没加 ...
纳尔逊是因为取消掉的是加厚1寸的斜角所以没有足够的重量补主装,但是这样实际上加强了水平外侧的防护效果。但是Lii/iii不像之后的那些设计斜角只加厚了1寸,因为这个斜角的4.5寸和倾斜布置而多出来的甲板装甲和结构的重量足够把主装补到和主水平齐平了。 伊吹 发表于 2021-4-28 13:53
所以只看计算结果,是否垂直主装才是最合适的布置?没有倾斜主装带来的那么多问题,稍微有点航向角防护效 ...
垂直主装永远弊大于利,哪怕摆了航向角等效也比不上倾斜装甲 qwevb 发表于 2021-4-28 18:19
纳尔逊是因为取消掉的是加厚1寸的斜角所以没有足够的重量补主装,但是这样实际上加强了水平外侧的防护效 ...
因为你计算错了,实际上斜角的等效是等同于水平装甲,这点在吞拿鱼的贴里说的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