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068
主题12
精华1
积分4910
金钱2718
贡献10
阅读权限170
注册时间2011-8-15
最后登录2014-2-21
在线时间258 小时

上尉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1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联盟雄鹰公司与IAR.80系列战机
未来的天空几乎完全被英、美、苏、德、日五大国的飞机所垄断。
尽管其他国家也设计制造了一些飞机,但大多表现平平,一晃便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但雄鹰公司的IAR.80却是一个例外:其性能胜过当代的许多同类,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还战胜了设计先进的德国战斗机。
弱小的罗阿黑联盟凭借IAR.80,成功地与美国空军的精英部队进行仿实战状态的格斗演习,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胜利。
这一切足以为IAR.80在世界航空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由于联盟执政官锚雷预感到1940年会有一场世界大战,于是联盟不得不把国防作为基本国策加以优先考虑。
航空工业薄弱的国家起步的方式大多是直接引进外国飞机或是在国内加以仿造,于是联系大国援助了完整的先进航空制造和测试设备。
同时联盟也为发展本国航空工业投入了巨大努力。
为确保联盟空军在战时的飞机供应,联盟政府于二十年代资助创建了三个主要的飞机制造厂,1920年大国又援建了一个完整的飞机制造基地。
1927年,联盟空军提出了新战斗机项目计划。
雄鹰公司制造了数架战斗机原型机参与竞标。
由于没有其他国内公司投标,为防止当时工业界盛行的腐败现象,政府决定将雄鹰公司收归国有。
最终雄鹰公司其中的仿制P.11型飞机方案赢得了制造合同。
该P.11型飞机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
联盟空军购买的仿P.11安装了国产595马力发动机以及航空设备。
为追求完美,雄鹰公司在研究P.11各项优点的基础上又开发了IAR.15和IAR.16。
这两种下单翼战斗机的区别在于发动机不同——IAR.15装备的是600马力直列式发动机,而IAR.16装备的是560马力的星形空冷发动机。
尽管IAR.15和IAR.16都比P.11速度快,但联盟空军却为了节约经费,决定通过给仿P.11换装更新的640马力发动机来实现简单升级,同时将2挺机枪增至4挺,而其低压轮胎将使之可以适应任何野战机场的环境。
通过先进高效的流水化生产线制造工作,雄鹰公司从中丰富了大量制造全金属结构飞机的宝贵经验。
由于空气动力学理论进展十分迅速,为防止仿P.11不再具有竞争力,联盟空军再一次开始寻觅新飞机。
雄鹰公司设计研发小组运用在多种运动飞机项目上取得的下单翼设计经验,开发了一种具有可收放起落架和改良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
然而,空军决策者似乎已经适应了少花钱多办事的“良好”习惯。
仿P.11继续升级:火力增强,座舱封闭,机体结构得到强化,适合于装备功率直至1,000马力的发动机。
新型号安装新的930马力发动机,武器为2门20mm机炮和2挺7.7mm机枪。
蓬勃发展的雄鹰公司得到了许多制造飞机的合同。
同时,他们也包揽了所有发动机(各型许可生产的大马力发动机)的生产。
因此由于生产订单不断,使得雄鹰公司收益颇丰,有充足资金用以支持进行各项飞机设计。
这就是雄鹰公司国有化的优势所在。
在与世界其他同行不断竞争的同时,由联盟科学院博士领导的设计小组一直在研究新的战斗机设计方案。
他们坚信由各种运动机所开创的下单翼设计方案要远优于被称为是“波兰翼”的海鸥翼方案。
设计小组充分研究了P.11战斗机的特点,并将其优势融入新战斗机的设计,结果导致了IAR.80的产生。
这是一架具有常规控制翼面布局的悬臂式下单翼战斗机。
前机身截面为圆形,从座舱后开始渐渐过渡到卵形并与机脊部分结合,座舱盖为中间鼓起、后部逐渐与机身融合的短水泡型,布局与F4U“海盗”战斗机非常相似。
座舱非常靠后,约在机身1/2靠后处。
靠前布置的机翼大致为梯形,后缘拔梢略微前倾,其细长的襟翼从机身一直延续到翼展的1/3处,继续向外则是延长到圆型翼尖的副翼。
这样的设计无疑确保了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
主起落架可收入机腹,后起落架采用固定式尾橇。
IAR.80的设计吸收了许多P.11飞机的特点。
半硬壳式结构的后部机身设计参考了运动机,机身前部包括发动机及IAR.80的控制面板和托架、整流罩的设计也参考了当代先进运动机的经验。
发动机至座舱间的机身是全新设计的,包括由钢管焊接而成的构架和硬铝蒙皮。
驾驶舱内部仪表、瞄准具和其他设备全部是引进大国最新技术制造的。
这一整体设计远比P.11先进太多了,雄鹰公司的厚积薄发最后终于使其拥有了可以击败其他公司的王牌。
首次试飞情况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飞机在4,000米高度时速达到510km,在当时这是相当高的速度。
同时,良好的机动性能也使飞行员乐于驾驶该机。
IAR.80原型机尽管原型机在试飞中也暴露出一些小问题,但都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得到了修正。
为改善动力状况,IAR.80换装了新的930马力发动机。
IAR.80延长了机身以适应重心变化。
而多出的机身空间使油箱容量增加到100加仑。
另外,机翼面积也相应增大,尾翼部分取消了尾撑。
由于发动机后部空间加大,座舱被移到了更靠后的位置,看上去显得有些古怪。
外形上不顺眼的地方往往就是影响性能发挥的症结所在。
座舱过于靠后带来了负面影响,即飞机在地面滑跑阶段飞行员根本看不见机首前方状况。
为改善驾驶员前方视界,座舱罩被改成了水泡形。
为了保持竞争,1935年雄鹰公司仿制了德式He-112型战斗机在联盟空军服役,经过现代化改装的IAR.80便与其展开了竞争测试,其结果将决定空军后续大批订单的归属。
尽管He-112在某些方面的设计更为先进,且拥有更强大的武装(2挺机枪2门20mm机炮),但IAR.80在其他方面则完全胜出。
联盟空军对IAR.80的出众性能印象深刻,随即不断增加订购。
而竞争失败的仿He112则在交付最初的批量后,暂时取消了后续订单。
改进型特点:
增加了硬铝加强条,用以强化机体结构。
增加了风挡防弹玻璃、座椅侧防弹钢板以及全新的瞄准具。
可拆卸炸弹挂架可以在左右翼下各挂一颗50公斤炸弹,或是一个100升副油箱。
机腹中部也有可拆卸炸弹挂架。
安装新型无线电设备。
采用自封闭油箱并改进了驾驶员座位后的防弹钢板。
武备标准:2门MG151/20机炮,4挺FN机枪。
安装仿Jumo211型发动机,时速达到600km以上,从而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飞机之一。
这样将使IAR.80在性能上仅次于Fw-190战斗机,而足以对抗喷火V以及Bf-109F。
空战演习测试表现:
联盟空军各战斗机联队得飞行中队不断地接收了崭新下线的IAR.80各种改进型,并形成了完美的战斗力。
装备新机的各联队使用IAR.80系列飞机同苏联空军进行了大量的高强度空战演习,使得联盟空军飞行员的空战水平不断攀升,获得了很多优胜记录。
尽管IAR.80同苏式飞机的比较中表现良好,但在同美国空军的仿空战演习中却暴露出缺陷。
先前曾遭到批评的火力不足问题显露无疑。
于是,军队要求提供装备有大口径机枪的机型。
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由于俯冲性能不佳,仅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而并未按照设计初衷用于执行俯冲轰炸任务的缺陷也暴露出来。
同时雄鹰公司开始为IAR.80系列换装新型大功率发动机的测试。
为了保持优势和竞争力,1939年起雄鹰公司又陆续仿制了德Bf109型系列飞机在部队服役。
同美国空军B-24型轰炸机进行了大量的空战演习。
美机编队采用超低空飞行方式以避免被发现,并减小遭到反击的可能。
然而,事与愿违。
美机编队遭遇了59架最新型号的IAR.80,而美军飞行员还误以为它们是Fw190。
结果是这些战斗机令人惊讶地模拟击落了20架B-24,而自己仅损失1架飞机,另3架受伤。
很明显,对于美国空军而言,是该作出战术调整的时候了。
于是他们再次策划进行低空轰炸,但这次担负进攻演习任务的主角是P-38。
破晓时分,在48架P-38护航下,46架P-38挂载1,000磅炸弹,对演习目标进行模拟轰炸。
低空飞行并未使轰炸机成功躲避防空探测,防御方已经知道美国人的飞机正在接近。
28架IAR.80冲破护航机的防御,开始攻击执行轰炸任务的P-38。
战斗仅持续了不到4分钟,模拟结果是损失4架IAR.80,而击落了14架P-38。
由于战斗发生在一个狭窄的山谷中,P-38出众的速度与火力优势无从发挥,相反IAR.80尽管发动机功率不足,但机动性却比双发的P-38胜出一筹。
这也许就是前者落败的原因。
长期一系列的多国高强度对抗演习后,弱小的联盟空军竟取得了骄人的比赛成绩,赢得了联盟内外的高度赞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