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黑夜来临

通用装甲车

[复制链接]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yxwd5 发表于 2011-11-26 21:50
回复 动感炮神 的帖子

终于看见前苏联架空者了。你还架空吗

生病去了。刚回来。话说活动怎么样啦?正在恶补帖子。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11-2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动感炮神 的帖子

和女王联系下吧。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6 21:46
发动机上竟然坐人,杯具。你是不知道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有多高么?屁股熟了!你那么紧凑的空间能布置多少 ...

发动机舱盖,装甲车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一般是封闭成员舱内置发动机问题较大。 主要是噪音、油味、夏季温度。 车内通风好的话,其他季节温度问题不严重。

汽车发动机、装甲车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接近,100度多点,舱盖的环境温升约30度,隔热棉不良或没有的可达50度,主要也是夏天问题大。 家用汽车的舱盖隔热棉是很节省的,也就3毫米厚。 这种隔热棉并非高科技,二战时期可以用石棉材料,装甲车发动机舱盖用10毫米厚度即可有效隔离热度,和民用汽车不同的是,还间隔了一个通风层,由一级空气滤清器进入的流动空气应该可以保持温度在接受范围内。

况且,舱盖上的成员是坐在板条椅子上(二战一般为木质)并不直接坐在盖板上。开起车来,风也可对人员进行冷却,舒适度应该可以。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6 21:46
发动机上竟然坐人,杯具。你是不知道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有多高么?屁股熟了!你那么紧凑的空间能布置多少 ...

扭杆悬挂空间是比较节省的,无大梁不奇怪,装甲车辆底盘多数是无主梁结构,依靠一些壁板提供强度,本车的地板部分有5纵10横的盒形壁板,抗剪抗扭主要由无开口的车侧板提供,具体钢结构受力就没法计算了,目测觉得可以。 诱导轮张紧调解在车外,一般是个简单的螺旋机构,别的也没什么动作。 德式操纵/传动确有助力,因此驾驶疲劳应好于T34/KV系列。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6 21:46
发动机上竟然坐人,杯具。你是不知道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有多高么?屁股熟了!你那么紧凑的空间能布置多少 ...

人模高1.8米,比例还是比较严的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7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6 21:53
生病去了。刚回来。话说活动怎么样啦?正在恶补帖子。

祝炮神损管系统晋级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来临 发表于 2011-11-27 12:47
人模高1.8米,比例还是比较严的

自己看你一楼的帖子。全高两米五,坐着的人占全高的79%,还人模一米八……巨汗。人模坐高一米八。统统都是姚明。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8 21:50
自己看你一楼的帖子。全高两米五,坐着的人占全高的79%,还人模一米八……巨汗。人模坐高一米八。统统都 ...

人模高1.8米,坐高1.4米,前面文字里有。  身体比例是我拿尺子量的, 作图也是按比例做的, 个别介绍文字是老版本的,可以再看图片中的尺寸,这个比较准,是跟随版本变的,而文字是别处网文拷贝过来的,现在的车厢高度是约1.7米,原来设想是人在车厢里面能站直,现在放弃了这想法。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1-9-26 22:41
个人怎么觉得跟随坦克在一线冲锋陷阵,布伦车才是王道啊

小引擎制造门槛低,载员少,被一锅端了也不 ...

在布伦车上改良下,能完整容纳一个步兵班6个人就完美了,1个兼驾驶员,2个机枪手,3个战斗载员...完美的伴随突击用装甲步兵....
这个设计的问题在于,如果用于伴随突击装人太多风险太高....如果用于突破完成后的战场BUS防护过剩....
关于战场BUS倾向于在布伦机枪车上取消后载员室换装大马力发动机,牵引模块化的载员挂车...由布伦牵引车拖挂模块挂车在突破缺口进入后直接卸下挂车,挂车搭载步兵可以利用挂车两侧防护板放下后在外侧堆土迅速的构建简易工事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来临 发表于 2011-11-29 14:39
人模高1.8米,坐高1.4米,前面文字里有。  身体比例是我拿尺子量的, 作图也是按比例做的, 个别介绍文字 ...

你的图换过了!!!我说的是上一张,全车连驾驶员你一共画了24个人的那张!被你无情滴忽悠了!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11-29 19:53 编辑

另,车头只能坐两个到三个,四个人的话没地方放管路和方向机……如果这车用方向机的话……

建议你放3个人:正副驾驶和排长机枪手,头顶机枪减少到一挺/或者换成双联的。一个排下车作战的步兵减少到33人。排长带4个班,一个班8个人,两个轻机枪手,6个带步枪,另配榴弹发射器至少2具,铁拳和手雷若干。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把步兵放铁罐头里为的就是防防弹片呀步机枪子弹呀之类的,你再搞个露头的半敞篷,把头露出来挨打么……加个盖啊!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这两个之一?再往前的找不到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9 19:56
再有,把步兵放铁罐头里为的就是防防弹片呀步机枪子弹呀之类的,你再搞个露头的半敞篷,把头露出来挨打么… ...

3人也可以啊。 前排4个人,是驾驶员、副排长、排长、无线电员,如果前面装备太多,3人也可,这事随意了,这只是大概的一个概念车。

大口径机枪,可以按照产量来配置,如果产量不瓶颈的话,还是主张2挺,毕竟人员多车辆少,单车火力没必要限制,按德国来说,MG34/42生产了100万挺,子弹一直敞开用,在轴心国里轻武算是不寒酸的,没必要节约火力。

架空时间是42年,铁拳还没出,这是跟一次性的长棍,相当轻便,车里车外都可以。

42年德国配置是10人3班制,带一个6人支援组,1挺MG42重机枪,1门迫击炮。车里我安排的相当宽敞,只是空间利用充分些,人员乘坐不会拥挤,放不下的东西可以挂车侧或车后(迫击炮弹)。

二战装甲车,乘员露头很常见,平时方便观察,也比较舒适。 战斗中一般是要低头的。 下车也方便,一跳就下去了,因为装甲车历来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快速下车能力,二战时期即使车辆有后门,也往往不走,而是直接跳车,因为战斗总是非常需要马上下车。人员经常还会坐在车帮上,跳车十分方便。

露头问题,我设想了后部车侧插机枪的插孔,平时可以插上支架,顶起帆布卷帘,用来遮阳避雨。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来临 发表于 2011-11-29 21:40
是不是这两个之一?再往前的找不到了。

正是这个杯具!看得吐血了。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夜来临 发表于 2011-11-29 22:16
3人也可以啊。 前排4个人,是驾驶员、副排长、排长、无线电员,如果前面装备太多,3人也可,这事随意了, ...

露头问题你加一圈钢板围住头,和一个两边开的大盖子就行,比跳车多一个掀开盖子的动作,只需1秒却能大幅增加生存力。二战乘员露头很常见不假,但是大家也同样都知道露头的车乘员生存力差。
铁拳长棍先不管,步兵班火力太弱。我写的配置里轻机枪比你多一倍啊……榴弹发射器需研制,掷弹筒亦可,每个班至少得有一个。德国的轻武器研制能力无论如何不会比小曰本差。
两个机枪塔怎么操作……你人不够啊。所以建议合并成一个塔,二联装。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夜来临 于 2011-11-29 23:00 编辑

一些助消化的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9 22:29
露头问题你加一圈钢板围住头,和一个两边开的大盖子就行,比跳车多一个掀开盖子的动作,只需1秒却能大幅 ...

机枪我只画了2挺大口径的,实际还有几挺,是可以插在车侧和后面的一些插孔里的,在图上可以看到插孔。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11-29 22:29
露头问题你加一圈钢板围住头,和一个两边开的大盖子就行,比跳车多一个掀开盖子的动作,只需1秒却能大幅 ...

掷弹筒这东西很好,非常好,但是东线不一定适合。 早期,东线双方都装备有50迫击炮,威力和重量比掷弹筒大些,但是双方后来都放弃了,原因是东线太开阔了,一马平川,部队稀少,十分讲究火力和威力,而对武器重量并不敏感,因为双方高度摩托化装甲化(相对于日本来说)。

一般的配置是1个排1门迫击炮足够,弹药非常沉,班里配置不必要。 日本那么轻的掷弹筒,也不是班配的。

小迫击炮主要是压制机枪用,这个可以用大口径机枪代替,而且,德军MG42在同口径机枪对射是优势的,压制敌机枪的需求并不大。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11-29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1-11-29 23:07 编辑

AK和M4都有加挂37到40mm榴弹发射器的。这个东西灰常实用/好评如潮。做小掷弹筒的初衷是代替它——你觉得毛瑟能加挂榴弹发射器么?显然不能,所以只好分开放置。而枪榴弹使用太繁琐了,不实用。有掷弹筒可以大幅度增强步兵在复杂地形下的战斗力。纵观苏德交手,一马平川的地形固然不少,可残酷巷战同样很多。而且这可以是选择性装备。这对你车辆的载重能力而言完全不是问题。

你给的图全是行军状态!什么都说明不了啊……而只有那些坐在你车辆下方封闭座位的士兵生存能力明显好于那些敞篷车……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3:07 , Processed in 0.0218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