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鸿蒙教主

【最终修订】架空设计——新Z计划之德意志级重型战列舰

[复制链接]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owaii 的帖子

432mm舰炮可以研制,相信有一个大方向,没有战争的影响(详参见本舰架空舰史),以德国的工业水平不会制造不出来。德国在大型火炮上还是有优势的,多拉炮先不提,如果不是XTL朝令夕改,如果二战不在45年结束,或不于39年开战,那么508毫米炮也未必出不来。

另,本舰由于是在42年-47年这段时间内建造(详参见架空舰史),彼时之技术,不可以三十年代末建造俾斯麦时之技术直接套用。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0-12-6 22:27 编辑

德国1938年已经制造出了530mm炮,1941年已经制造出800mm炮,无需去讨论能不能制造432mm炮的伪问题,而且也无需制造432mm炮。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巴掌 的帖子

但此二口径之火炮并非舰炮,若要改装成舰炮则则传动、供弹等系统及整个舰内旋转部分也需重新设计。

我承认在架空上不够严谨,自行架空了不止一型火炮,但在火炮口径之选择上我与巴掌你有不同之看法。

我以为在这个重型战列舰的吨位而言,你的新俾斯麦级对本舰或类似吨位、布局之战舰更具优势,530mm火炮对本舰有极大威胁,而435mm炮对新俾斯麦级之防护而言还有不足之处。而同时我舰对二战正常的战列舰之优势应在新俾斯麦级之上,因为无论435mm还是530mm,皆能轻易对常规战列舰造成致命杀伤,而增加火炮数量则会增加火力密度,再更容易观测着弹的同时有更高的命中率。

当然,强烈支持新沙恩的2x三联380mm之布局。:)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7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战舰火炮上限一般503就差不多了
如果改变,一是在加大会浪费时间(即便用420也是)
另一点是503足以对付所有切实立项的BB
即便以后有更BT的家伙那也交给航母好了
如果上503*6,德意志构架的H级规模舰体差不多够了吧
不过本人很难接受2主炮塔分列首尾的布局
怎么看着像前无畏呢?:lol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突击虎 的帖子

这个...从历史上看,这类重型战列舰只有可能出现在德国、日本这样的集权国家,很难想象英美会在没有实际需要的情况下耗巨资建造这个吨位的战列舰。

所以更BT的家伙,在德国的对手中,是不会出现的。

另外,在不涉及战列舰性能等诸元下,我个人对战舰之审美观是比较喜欢3-4座三联主炮塔,同比较难接受首尾2主炮塔的布局,汗。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8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不一定
英国这么做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美国呵呵德国却有可能这么做凭国力拉开和敌人的差距
日本则是会拼命加大期望以一敌二
:lol和国家ZZ类型没关系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突击虎 的帖子

这个,美国可能会这么做的话,就不会取消蒙大拿了。美国到后期已经认识到航母的优势,连蒙大拿都取消了,新的战列舰都不发展了,更遑论吨位更大者了。

至于德国日本,我以为在战争中因为各方面原因之影响,已经没有足够国力建造此类战舰了,德国之H及日本之超大和可为证。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日本没那实力一边弥补损失一边造那家伙
德国则是陆权,实际上早潜艇破交才是经济的路线(当然陆上压力低时也能爆正规海军)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击虎 发表于 2010-12-8 11:48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日本没那实力一边弥补损失一边造那家伙

是啊,在船台上的H都被拆去造坦克了~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没记错的话H级刚开始建造吧
不过巴掌似乎说是“建造大半”拆掉的:L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突击虎 的帖子

这个,H是1939年开始建造的,应该是刚开始不久。不过后来又重新建造,建了一部分又拆...第二次记得是XTL要改技术指标。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海武魂全球架空纪念章

发表于 2010-12-8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到不少知识的说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5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众多朋友、同好的意见,这段时间来一直在对本舰作各方面之修改,现在自己窃以为可以了,故KC地顶上来给大家看下,汗。

主炮是依托长身管,再加大膛压和装药,来提高初速,但同时降低炮管寿命。

准备开始设计下一型战舰,也是与本活动无关的,勉强可以算是高速歼击舰,主要对手是敌国CA、CL。郁闷啊,活动刚开始的那两天没上,后来大国都没了,就只剩下总吨位包括主力舰10万吨的了......:'(

谢谢!

:)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0-12-26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这东西不错:)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27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ewwu 于 2010-12-27 00:42 编辑

楼主在图面上的3座18米主测距仪塔正面已经画出水面搜索兼测距雷达的外形,可书面规格漏列了。还有德式主副炮通用指挥仪通常位在主测距仪塔之下,但不与主测距仪塔同步旋转,而水面搜索兼测距雷达在作搜索时是全周或大范围旋转,作火控测距时是基本定向目标。这是我看图的认知,不知楼主列出的反舰搜索及火控雷达各2部装在哪儿?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wwu 发表于 2010-12-27 00:35
楼主在图面上的3座18米主测距仪塔正面已经画出水面搜索兼测距雷达的外形,可书面规格漏列了。还有德式主副 ...

ma兄仔细,佩服。我个人学识有限,对二战主力舰上的雷达并不算熟悉,故在之前架空本舰之时,于火控系统一块,我是借鉴自巴掌的架空舰的。

在文中我有声明如下:“由于我对二战战列舰雷达、声纳部分不够熟悉,故此部分之数据系摘抄、修改、借鉴自巴掌之《大德意志级》一文,特谨于此感谢巴掌!”

我适才查了一下资料,针对ma兄所说的问题对线图和书面描述作出了相应修改,感谢兄台之提醒。

另关于“还有德式主副炮通用指挥仪通常位在主测距仪塔之下”,我看了一下俾斯麦和H级的装甲图,发现在前后司令塔上就是直接是两台测距仪,其中前司令塔上的测距仪装甲较厚,应该是射击指挥所无疑。

个中事情,还请释疑,谢谢!

上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功勋勋章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政道纪念章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12-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我说的是指挥仪,也就是日文的方位盘,英文的director,是射击观测仪器而不是舱房。二战德国重巡以上的方位盘放在前后司令塔内,为潜望镜式,只有镜头突出司令塔顶端,你可以说是射击指挥所。不过前后司令塔及其顶上的测距仪位置低,不是最佳的射击指挥位置,你也知道前楼顶还有一具主测距仪,其下方还有一处射击指挥所,里面还有两具潜望镜式方位盘,这里才是对主要水面目标作战时枪炮长或资深枪炮官的战位,而不像多数国家的枪炮长在主力作战时是和司令官或舰长躲在你说的前装甲司令塔内。

换句话说,二战德国自转式主测距仪塔外观上看起来像英美二战新式指挥仪(方位盘+测距仪),但其实内部只有测距仪与弹着观测镜。这是因为德国人的设计是任何一具测距仪与方位盘可以为任何一群主副炮测距及指挥射击,所以前楼顶射击指挥所其中一具方位盘配合顶上测距仪攻击某主炮目标时,另一具方位盘可以指挥副炮攻击次要目标,而两个目标的攻击行动都在枪炮长的掌控之中。这也就是无论巴掌或你的设计中都没有副炮指挥仪的原因,德国人也因此没有为每一座副炮都安装炮塔测距仪,因为作用不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鸿蒙教主 于 2010-12-28 01:32 编辑
mathewwu 发表于 2010-12-27 12:31
回复 鸿蒙教主 的帖子

我说的是指挥仪,也就是日文的方位盘,英文的director,是射击观测仪器而不是舱房。 ...


谢谢ma兄释疑,让我在德国火控方面了解到了不少知识,在加上兄台在论坛那两篇无畏舰火控方面的置顶帖,真的很佩服你在这方面的知识。:handshake

回复得晚了,不好意思,主要是之前想把该设计再深入细化一点,就花了段时间概算了下本舰装甲重量,然后发现装甲超重严重,4炮塔该死的炮座装甲。故再削了一点装甲,并加大排水量,同时为了方形系数略微加长了舰体。

另将四座三联435mm L/55主炮的设计换成四座三联460mm L/52主炮,两炮身管同长,炮口动能相同,后者由于炮弹更重,装药更大,故威力略强,但同时重量微有提升。炮塔与炮圈大小不变。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换炮主要是心理问题,相对稍小口径但更长身管的其实在威力和重量上都不差。

只是随着排水量提升,还用17寸级的,心里实在是别扭。

四座主炮,又是三联装,又要有这个层次的防护和航速,吨位虽然极大,但460mm我想是最多了,480,508都不现实,除非三座三联。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更改了装甲布局,仍然是德式穹甲布局,但主装甲区最上层为20mm造船钢水密甲板,把原先的上装甲甲板移到第二层,形成一种类似于主教的防护。

我想,在这个布局下,最上层甲板是可供损失的,但这样子能解决德式布局在应对穿透上舷側装甲之穿甲弹时的防护不足情况。如果本舰180mm上舷側装甲被穿透,那么重叠在弹道上还有100mm的上水平甲板与90mm的倾斜装甲内壁,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穹甲上部舱室内的舰员之生命。

我觉得正常吨位的战列舰,能保证核心舱就很好了,但到了这个吨位,我觉得应该还是要有能力在保证核心舱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舱舰员之安全。:)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0 , Processed in 0.0214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