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seven_nana

试论战列舰装甲布局的最优解

[复制链接]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8 13:06
纯粹想象,不知道是否可行

说实话真的好厉害,虽然效果不好验证,但思想能脱出传统设计的窠臼已经很好了,我真心都不敢想到这样的方法。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3:09
舷侧上部剥被帽装甲带,高度假设为2.5米,装甲带长度假设为n

则多出的舷侧装甲重量为100mm*5n=500n


啊啊....是STS啊...晓得了,但完全可以是20-30mm的STS,不算入装甲算成结构...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总的来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唐突海涵。

其实从后世人的眼光去看,我以为战列舰防护上最应该加强的是水平及水下防护,若以七兄设计为基,个人倾向于取消露天水平装甲及上装甲带,削弱舷側防护为100mm剥被帽---280mm20度内倾主装---30-40mm穹甲倾斜部分,如此绝对厚度410-420mm,实际穿甲厚度更高,并在弹道上重叠分工不同,倾斜角度各异,且各相隔一段距离的三层装甲,足以为六万吨级战列舰提供可观的垂直防护了。

至于水平装甲,个人倾向于布置单层大厚度水平,取消上水平装甲并入主水平,这样是190mm,再尽量加强到200-210mm,下部防崩裂穹甲不变。而至于“如果取消露天甲板装甲,还是需要铺设20mm的HTS结构板”,STS可以当作结构钢用,也可以是20mm的STS。

而一切可能节省的重量,可都用于加强水下防护,对六万吨级战列舰来说,三层舰底(算入结构),至少60mm的主防雷装甲,6-8米的防雷纵深,水密橡胶层---双层重油舱---主防雷装甲---过滤空仓这样结构,包括船壳和3-4层水密背板,120mm以上的防护。相对倾斜主装甲带削减厚度下衍,个人还是倾向于大纵深及传统的吞噬、吸收、过滤结构。

顿首。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3:22
啊啊....是STS啊...晓得了,但完全可以是20-30mm的STS,不算入装甲算成结构... ...

英美新式BB,主水平装甲以上只有一层甲板,而日法意德有两层。

美国人用相对较厚的STS造上甲板这个做法,我认为可取。

无论是计入装甲还是计入结构,重量总是摆在那的。

维内托在主水平以上是两层甲板,第一层甲板36mm均质装甲钢+9mm结构钢,第二层甲板是12mm结构钢。

大和在主水平以上也是两层甲板,两层都是DS,厚度不一。上层是12到20mm,并且靠近舷侧部分有一层18mm的补充。下层则是10到25mm。

对比这两艘船可以发现,即便不铺设装甲,结构重量总是省不掉的。而用STS还能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3:29
嗯...总的来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唐突海涵。

其实从后世人的眼光去看,我以为战列舰防护上最应该加强的 ...

兄台的思路也是很好的办法,这是不同派别的设计套路,一如美国人采取多层水平而日本人采取单层水平。外行人不敢点评孰高孰低。

5爷的看法似乎也和兄台相同,就是只设置主水平+防崩落层两道水平防护。

到底采取哪种方案,我再考虑考虑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3:42
英美新式BB,主水平装甲以上只有一层甲板,而日法意德有两层。

美国人用相对较厚的STS造上甲板这个做法 ...

嗯...不管是结构还是装甲,重量总是在那的。

至于为何美国是用较大厚度STS作上甲板,而其他国家若有上装甲,都是均质装甲+结构背板,我个人以为更多是设计观念问题,致他国没有去研发类似于STS这类两用钢材,而STS作为多用途钢板,强度较大,弹性、水密性或不如结构钢,可能也是原因。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3:57
嗯...不管是结构还是装甲,重量总是在那的。

至于为何美国是用较大厚度STS作上甲板,而其他国家若有上装 ...


美国人也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钢,混用的

比如TDS的话,最内侧那道防雷装甲一般是STS的,而外侧的数道一般来说是HTS。部分舰只上也有用MS的。

STS = special treatment steel = 特殊处理钢

HTS = high tensile steel = 高张力钢

MS = mild steel = 软钢

一般来讲可以认为HTS作为结构板,会比STS更称职一些,老美的船壳水下部分也确实是以HTS为主。至于水上部分,综合考量之下,可能还是STS更优一些吧。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4:07
美国人也是有几种不同的结构钢,混用的

比如TDS的话,最内侧那道防雷装甲一般是STS的,而外侧的数道一般 ...

谢谢七兄,长知识了~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8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2:45
防护炸弹的问题,贴两个图吧。

我这份草图的水平防护介于衣阿华与蒙大拿之间,差不多与大和处于同一个水平上,防轰炸是足够了。
_______________
什么意思???亚码头的水平防护比蒙大拿差么???
200-230的一层NVNC的主板,比蒙大拿拿STS凑数的水平装甲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15:07
我这份草图的水平防护介于衣阿华与蒙大拿之间,差不多与大和处于同一个水平上,防轰炸是足够了。
_______ ...

蒙大拿水平总厚度252到263,大和200到230

Nathan Okun说STS与Class B抗弹性能相当,而大和用的MNC略差于Class B

甭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5:15
蒙大拿水平总厚度252到263,大和200到230

Nathan Okun说STS与Class B抗弹性能相当,而大和用的MNC略差于 ...

大和是200-230MNC不假,可蒙大拿这个数据是算上了STS的,而大和却未算上结构板~

当然结构板的抗弹能力比STS差上许多,但窃见也不该完全无视,特别是在算“总厚度”的时候。

谢谢。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5:15
蒙大拿水平总厚度252到263,大和200到230

Nathan Okun说STS与Class B抗弹性能相当,而大和用的MNC略差于 ...

亚码头的最上甲板还有一层50MM的CNC,+上甲板的30MM的DS结构钢+主甲板的200-230MNC
总厚度也不吃亏
另外MNC比ClassB差是哪来的资料???
MNC是蝗国最好的水平装甲,均质钼铬合金钢,开战后都停产了,后续替代板是CNC。也就是铜铬合金钢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8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5:15
蒙大拿水平总厚度252到263,大和200到230

Nathan Okun说STS与Class B抗弹性能相当,而大和用的MNC略差于 ...

附图
比总厚度,亚码头最上甲板是2层CNC,厚度50MM
另外你有MNC不如ClassB的证据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鸿蒙教主 发表于 2013-2-18 15:51
大和是200-230MNC不假,可蒙大拿这个数据是算上了STS的,而大和却未算上结构板~

当然结构板的抗弹能力比 ...

这个问题是各国不同的统计标准造成的

老美由于用了STS,所以惯例是把STS也算进去。

而其他国家一般是不算结构板的。

比如马萨诸塞打中让·巴尔的艉部弹药库的那发炮弹,按照一般算法,就是穿透了150+40两道水平装甲

而John Campbell在其著作Naval Weapons of wwii中,则将结构板也算了进去,成了总计224mm。

但法国船的结构板显然没啥抗弹能力,否则这么大的总厚度,就不应该穿透。

所以普通结构板不计入装甲厚度是合理的。

而美国STS是否计入这个问题,比较特殊,有争议。不计入显然是不公平的,美国人的设计目的,就是拿STS当装甲用的。而全部计入呢,又对其他国家不公平,所以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09:26
剥被帽既有理论依据,也有面条的实际试验结果做支撑

至于未击穿主装但是造成TDS进水的问题,是美国人的 ...

感觉这个水密橡胶应该是类似于现在硅胶的东西。
如果能做成类似泡沫塑料之类的轻质材料还要好。
可以减轻重量,就是要解决防火问题。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3-2-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15:56
亚码头的最上甲板还有一层50MM的CNC,+上甲板的30MM的DS结构钢+主甲板的200-230MNC
总厚度也不吃亏
另外M ...


仔细看了下图纸,的确是有的。似乎最上甲板部分区域覆盖有35/50mm的CNC,其余部位还是30-40mm的DS~

覆盖有CNC的部分主要是核心舱段的中央部分,及前后装甲堡外一段区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3-2-18 17:08 编辑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16:00
附图
比总厚度,亚码头最上甲板是2层CNC,厚度50MM
另外你有MNC不如ClassB的证据么???


装甲堡上方的第一与第二两层甲板是DS,不是CNC,中文书瞎掰的太多。CNC主要集中在装甲堡以外的区域。





DS抗弹性能可能比HT好一些,但跟STS有差距。

MNC不如Class B,可以看这篇Nathan Okun写的介绍,也可以对比这个帖子里各国装甲的不同表现

观点都是基于Nathan Okun的看法,我反正是信了

另外根据那个穿深表,MNC尽管不如Class B和NCA,但是比德国船用的Wh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日本MNC,NVNC,CNC,CNC1,CNC2的区别

请看这篇介绍

这些装甲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并行关系。

大和上就同时存在MNC,NVNC,CNC。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2-18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seven_nana 发表于 2013-2-18 16:30
关于日本MNC,NVNC,CNC,CNC1,CNC2的区别

请看这篇介绍

MNC涉及到蝗国没有的钼元素,开战之后基本全部被性能稍差的CNC替代了,也生产不了

中将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钻石金双剑金橡叶铁十字勋章四次金星勋章荣誉勋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骑士团勋章海武魂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2-18 16:50
MNC涉及到蝗国没有的钼元素,开战之后基本全部被性能稍差的CNC替代了,也生产不了 ...

大厚度装甲不能用CNC,更不能用CNC1和CNC2;CNC类适用于小厚度装甲。

需要用大厚度装甲的场合,没有MNC可以用NVNC,NVNC比MNC略差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20 , Processed in 0.0217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