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微言

日本海军舰艇杂谈

[复制链接]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1.多号作战和一、二等运输舰

 随着美军部队进攻莱特岛,大本营决定了增强莱特岛,将第1、第26师及第68旅从中国大陆转用到吕宋岛,歼灭美军登陆部队的莱特岛地面决战方针。
 随此,海军于昭和19年10月29日,发动了增援莱特岛运输作战的多号作战。
 多号作战,是将集结在马尼拉的陆军部队强行运输到莱特岛西岸的奥尔莫克湾,为此实施了第二次运输作战到第九次运输作战。
 运输中除了普通运输船以外,还大量投入了一等运输舰、二等运输舰,一等运输舰被集中使用于单一作战上,本作品战要最早的、也是最后的。
 奥尔莫克是莱特岛西岸的我卸载基地,设置有码头,二等运输舰直接在陆岸坐滩,卸载人员、物资。运输船、一等运输舰要在海上临时停泊,由自身装载的大发动机艇及奥尔莫克所在的大发动机艇、机帆船将兵员、物资卸载。
 直接护卫运输部队的除了水战水面部队的第1水雷战队、第2水雷战队以外,还有在菲律宾的基地航空部队,但因为具有压倒性势力的美特混部队的航空攻击,作战极其困难。
 在多号作战发动前,实施的铃一号作战(本作战被看作是多号第一次运输作战),由第6、9、10、101、102号运输舰实施,成功向奥尔莫克运输,但第102号运输舰由于敌航空攻击沉没了。
 从事第五次运输作战的第6、9、10号以及101、141、160号运输舰在航向奥尔莫克中,在美军机的攻击第6、9、101、141、160号运输舰沉没,第9号运输舰损伤,一、二等运输舰连续损耗。
 19年12月5日,因为美军部队开始在奥尔莫克登陆,驶向奥尔莫克运输途中的第八次运输部队,卸载地变更为莱特岛西北岸的圣伊西德罗,卸载了兵员、物资,但护卫部队的第11号运输舰由于敌人的攻击而搁浅,严重毁坏。
 第九次运输作战除了运输船以外,第140、159号运输舰也参加了,二等运输舰装载了伊东大佐指挥的为反登陆任务而特别训练的海军特别陆战队员400名、特二式摩托艇10辆,12月10日在奥尔莫克敌前强行登陆。陆战队员乘特二式摩托艇成功登陆,但第159号运输舰受到美水面部队的重巡洋舰、驱逐舰的炮击而重创搁浅。
 除了损失轻巡洋舰“鬼怒”、驱逐舰“岛风”以下五艘、一等运输舰三艘、二等运输舰五艘以外,还有大量的运输船和兵员牺牲很大而实施的多号作战,在压倒性的美军攻击面前并不能使战局好转。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7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22.二等运输舰的坦克装载设备

 装载到二等运输舰的坦克等运输物品的车辆甲板是船舱内的上甲板部分,和位于舰桥部前方、占舰全长三分之二以上的船舱内车辆甲板。
 因为二等运输舰船型采用维塞尔型,车辆甲板在比吃水低一层的位置,舰首部是稍倾斜甲板。
 车辆甲板的两舷是防水区划,是坦克兵和陆战队员的居住区,舰首的门扇在卸载、回收时向前方打开,门扇还兼车辆等的导板。
 因为上甲板车辆甲板也是装载车辆用,船舱内车辆甲板和上甲板之间在舰首部设置升降式薄板,这个被称作为内门,上甲板的吊运口同时也兼船舱内车辆甲板的防水门。即航行时内门向下方放下,船舱内车辆甲板关闭的状态。
 坦克的装载定数是装备47毫米炮的九七式中型坦克改(重量15·8吨)9辆(上甲板4辆,船舱5辆),装备37毫米炮的九五式轻坦克(重量7·4吨)14辆(上甲板8辆,船舱6辆),装备37毫米炮的特二式摩托艇(重量9·15吨)7辆(上甲板4辆,船舱2辆),装备47毫米炮的特三式摩托艇(重量26·45吨)5辆(上甲板3辆,船舱2辆)。
 特二式、特三式摩托艇是海军开发的水陆两用坦克,车身前后安装着卸下式的浮舟,在海上航行时用浮舟得到浮力,用车身后部的螺旋桨推进。
 陆上行驶时切断浮舟,像通常的坦克一样用履带行走。因此也可以从二等运输舰上海上出发。
 坦克装载时,舰首门向前方打开,船舱内车辆甲板装载时,内门向上方提升,坦克自己后退进入。内门的倾角从坦克的爬坡能力、舰的结构认为是26度,但卸载、回收实验中,对在急风骤雨中的坦克的回收时,坦克过内门的途中打滑回收明显困难,实验了变更内门的各种缝隙形状,但都没有效果,结果拈上棕榈席解决了。这个缘故,二等运输舰决定常备装载备用的席子数组。
 船舱内、上甲板车辆甲板的地板上安装着大量的坦克系止用挂钩,坦克用钢丝绳被系止在地板的挂钩上。上甲板上的坦克装载配置,九七式中型坦克改的场合,并列4辆。装备浮舟的特三式摩托艇的场合,并列2辆,前方1辆。
 卸载时,提起兼水密门的门扇,首先是船舱内坦克出发,接着内门降低,上甲板上的坦克出发,一般认为8分钟可以使全部坦克出发。


23.“加油舰”的海上加油法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3.“加油舰”的海上加油法

 海上兵力一般的形态是,三分之一在作战海面,三分之一在基地接受补给和修理,剩下的三分之一是驶向基地或作战海面。为了减少返回基地补给,想起向粘在作战海面的舰艇使用海上补给等,其中主要的海上补给。
 日本海军称海上补给为「拖曳加油」,大致采用纵曳、横曳、侧曳(肋旁),纵曳和横曳并用等四种类海上加油法。
 纵曳加油(1)=加油舰与若干速度差航行的受油舰一边纵向曳航一边进行加油的方法,特长是操舰和作业都比较容易安全。而且几乎能忽视本身左右摇摆的影响。这个方法的缺点因为准备够受的,软管变长,加油花费过多时间。今天,苏联海军这个用得较多。
 横曳加油(2)=加油舰和受油舰一边并行航行一边进行的方法,是今天最普及的海上加油法。准备和清理比较简单,能用短且粗的软管,加油时间短。而且几乎不需要考虑纵摇的影响,加油中也能保持相当的速度,适合在预料被敌人攻击的海面。
 侧曳加油=(3)也可以说横曳的变奏曲之一,受油舰以若干速度差一边航行,加油舰一边曳航的形式。这主要是对驱逐舰进行的方法,加油舰和受油舰的间隔从10到20米,相当窄,用加油舰的架式吊机吊起软管进行加油。再者,这个方法的变奏曲有两舷侧曳加油。
 横曳、纵曳同时加油(4)=提高加油效率,同时进行横曳加油和纵曳加油的方法。日本海军这个方法和前述的两舷侧曳用得较多。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4.“伊良湖”的补给能力

 一般认为给粮舰是舰队官兵干劲之源。“伊良湖”于太平洋战争开始之前的昭和16年12月5日完成。是日本海军设备最完整的优秀给粮舰。
 其补给能力,够让25,000个官兵14天生活,有冷藏装置和各种食品制作设备。
 储藏生粮食品的收藏设施,分成兵员用和军官用,各自有畜肉库、鱼肉库、蔬菜库、果实库,蛋库和油炸库是兼用,除此之外还有冷冻库。
 各库的收藏量,兵员用畜肉库71·2吨,鱼肉库79·6吨,蔬菜库244·4吨,腌制品库20·3吨,果实库87·2吨;军官用畜肉库8·8吨,鱼肉库9·6吨,蔬菜库27·0吨;油炸库1·4吨,冷冻库4·5吨。
 顺便一提,冰的一天生产量是3·5吨,包括冷冻库的冰库容量是102·7吨。
 为了上述的冷藏及冷冻库用,装备着6万千卡二氧化碳式冷冻机4座,1·5万千卡二氧化碳式冷冻机1座,19万千卡涡轮式冷冻机2座。6万千卡的畜肉库、鱼肉库及制冰用,1·5万千卡的冷冻库用,19万千卡的蔬菜库、果实库用。
 生产设施,一天能生产面包坯250公斤、面包糕点10,000个的面包坯及面包糕点制造室,生产大福饼10,000个、烧馒头20,000只的糕饼及烧馒头制造室,生产最中(豆馅糯米饼)60,000只、羊羹(红豆糕)2,200条的最中及羊羹制造室、生产饀(豆酱)1,200公斤的饀制造室,生产日式汽水7,500瓶、冰激凌5,000个的汽水及冰激凌制造室,生产豆腐及魔芋各1,500公斤的豆腐及魔芋制造室,一次生产4,000公斤新腌制品的新腌制品室(新腌制品以外的生产量全都是一天的量)。
 比照生产设施,有一天能洗涤夏服400条的洗涤室,熨烫夏服400条的火熨斗(熨斗)室,日产3,500公斤的制冰室。另外,补给用淡水装载量是1,000吨。
 粮食等的配给由本舰的12米粮食配给艇3艘、13米淡水配给艇1艘进行,两者的装载量全都是10吨。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5.“筑紫”的测量设备

 日本海军从创办时到昭和20年8月15日,有七艘测量舰、2艘特设测量舰服役,(包含从事测量任务的其他舰种舰和杂役船等数量更多),其中从计划阶段作为测量舰工作被推进的,只有昭和16年12月完成的“筑紫”一艘。
 本舰的任务,测量舰队的前进基地,根据情况单独进入要进攻的海域强行测量。因此速度、兵装等按照海防舰,虽然是基准排水量1,400吨的小军舰,仍搭载着照相测量用的小型水上侦察机1架。
 另外,水手,其他的测量舰也是如此,固有的水手和水路部职员两套人员,后者的共同乘坐数65名,水路部职员分成测量、观测、制图三班。
 测量机器,除了装备シ式测量仪2座、电动测深仪2座、F式回声测深仪1座、九一式测深仪1座、测程器1座等以外,还搭载着10米测量艇4艘和前述的小型水侦1架。顺便一提,シ式测深仪的正式名shigusubi电动测深仪,测深仪使用钢索,在深海的测深上发挥了威力。
 测量班,由于水深的关系,在本舰不能直接测量的海域,用搭载的4艘测量艇。观测班,在舰上测量,任务气象及海象观测。另一方面,制图班任务立即报告战时要进入的场所的作为作战资料的气象及海象,出版海图、图志等。为了测量、观测、制图三班顺利地进行各种作业,配备有测量作业室、气象作业室、海象作业室、制图·印刷作业室等。
 然后,不能说是为了测量设备,鉴于本舰的任务,主机采用了大续航力的柴油机,3轴推进方式,中央轴可以低速航行。低速航行时的最低速度是2·2节。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26.从战列舰变身为靶舰的“摄津”

 “摄津”是作为日本海军最早的无畏级战列舰的河内型的2号舰,明治45年竣工。是具有6座30厘米联装炮的有力舰,但因大正10年华盛顿条约的结果,不能作为战列舰保有而解除武装,之后变身为靶舰。
 从大正12年10月8日在吴工厂进行兵装及防御钢板的撤去,翌年4月1日开始到6月末被改造成靶舰。
 工程完成后,作为舰队附属的拖曳靶舰,把废舰利用的拖曳实舰作为业务,但这也只是几年,此后被编入预备舰籍,一直在吴港内被系留着。
 然而靠近昭和二位数时,决定为本舰安装了无线电操纵接收装置,改造成由驱逐舰“矢风”为操纵舰的轰炸靶舰,工程从裁军条约失效之后的昭和12年1月开始到7月进行。
 改造要领,作为对10公斤演习炸弹的防御,在露天部分放上DS钢板,锅炉的一部分换装,装备了阿斯卡纳式自动喷燃烧装置和无线电接收装置,被转告实用的结果良好。
 昭和14年的前期舰队训练结束的同时,以前的轰炸靶任务之外又指派了炮击靶任务,为此开始了改造。这次改造防御上,射程17,000到22,000米的20厘米特型演习弹、7,000米的15厘米特型演习弹、5,000米的14厘米特型演习弹、高度4,000米以下的水平轰炸的30公斤演习炸弹,6,000米以下的水平轰炸的10公斤演习炸弹,还增加了速度。
 工程于昭和15年5月完成,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修复船舷装甲,除了强化由DS钢板的水平防御以外,进行锅炉的换装,最高速度为17·4节。
 昭和12年的改造是无人的无线电控制,但从14年到15年的改造被改为有人方式,轰炸训练中,水手进行回避和弹着观测。
 太平洋战争中,成为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舰长人中,有不少接受出自本舰的对空战斗时的轰炸回避训练经验。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7.桥立型装备的锅炉

 桥立型主机是舰本式汽轮机2座,驱动的蒸气由2座ホ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供给。日本炮舰的锅炉在比良型以后,采用混烧锅炉,但本舰型与伏见型一起,新造时就装载了重油专烧锅炉。
 混烧锅炉的情况是把重油和煤两者作为燃料,这样做,万一在扬子江流域不能得到重油的事态时,基本上也可以得到煤这样的好处。成为重油专烧锅炉,是因为重油的取得比以前容易和提高性能。
 ホ号舰本锅炉是舰政本部和舞鹤工厂共同开发的小功率输出锅炉,每座的发生马力是4,000马力以下,但效力非常好。最初装载这个锅炉的实舰是昭和12年竣工的第53号驱潜艇(以后的第253号驱潜特务艇)。
 ホ号舰本锅炉结构上的特长如下。这个锅炉出现之前,小能力的锅炉不能取得足够的蒸汽管(水管)排数,效率不佳。把迄今为此使用的ロ号舰本锅炉左右回转的管配置改变,单侧为水墙,另一方集中蒸汽管列的大部分。
 并且燃体只对准蒸汽管排以提高效率。是与今天的双体型锅炉相似的类型。
 看ホ号舰本锅炉的断面图。面向锅炉的右下有大型水包,左侧有小型水包,左右水包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顶点放置汽包,水包和汽包与蒸汽管结合。在大型水包和汽包连接的蒸汽管外侧有空气加热系统,废气作为供给炉子的空气预热,意图节约燃料。
 不管怎样,ホ号舰本锅炉是比得上大型的重油专烧锅炉的效率好的锅炉,香取型练习巡洋舰也装载着。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8.河用炮舰的任务和特长

 日本海军河用炮舰的任务,守护在扬子江流域的我国权益,其中也包括着保护侨民和渔船。
 并且在骚乱和战争的时候进从事对陆地炮击,陆战队登陆、本国船舶的护卫、扫雷、警备等,太平洋战争后半期还实行防空浮动炮台任务。
 即,平时是称为「炮舰外交」的主角,舰型虽然是小型,但是在大日本帝国军舰中有地位,并不落后于列国炮舰,旭日军舰旗飘扬在江上。当然,在舰首上的菊的御纹章也灿然放光。
 河用炮舰活跃的场合,通常是在舰艇不能溯流的扬子江上游和江湖,涸水期也能进入到上游。即由南京到重庆的水域,是河用炮舰闪亮登场的舞台。
 为了执行象前述的任务,河用炮舰是具有许多特长的船。日本的河用炮舰属于英YSL制河用炮舰的流派,随着时代变迁,成为了日本式的军舰。
 河用炮舰考虑向上游的溯流,吃水极为浅,乾舷低(这是被俗称「木屐船」的理由)。而且能承受长期警备行动,上层建筑物很大,续航力也大。
 主机很长时间是往复机,以后也出现了汽轮机舰。速度不能过分快,尽管如此,越过扬子江上游的危险处「三峡险要」仍需要16节以上的速度。根据地方的不同,对水流有那么一点强烈。
 因为吃水浅,螺旋桨装备在舰尾的隧道状的锚穴内,舵的纵横比极为小,2-3根并列配置。
 兵装8厘米以下的小炮1-2门,大量的标准机枪。通信能力因舰的性质而有力,能直接完成与本国相互通讯。
 日本河用炮舰的特色,船体白色,船桅和烟囱用奶油色,当时在船舷上用大字体写着「大日本兵船」。
 最后,在太平洋战争中,河用炮舰的舰籍被降格为其他的舰艇籍,失去了御纹章。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29.南京攻略作战和河用炮舰

 昭和12年7月7日,以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射的数发枪弹为开端,爆发了日华事变,此后,事态逐渐发展成正式的战争。
 这年的11月5日,陆军毅然实行杭州湾登陆作战,包围上海的中国军向南京方面总退却。12月1日,大本营对当地的陆海军部队下令南京攻略。
 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第三舰队司令长官兼)长谷川清中将,让麾下的第11战队(以河用炮舰为主体部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少将指挥扬子江溯江部队的第1警戒部队。该队由主队、前路警戒队、警戒队、协力部队组成,其中司令官直率的主队和警戒队由河用炮舰编成。旗舰是炮舰“安宅”。
 主队和警戒队的组成如下。
  主队=“安宅”、“坚田”、“鸟羽”。
  警戒队=“保津”、“比良”、“势多”、“嵯峨”。
 3日,“鸟羽”和“坚田”进行了侦察行动。4日,“安宅”进入到排架信标灯附近。“保津”在巫山将联合陆战队卸下,“保津”舰长捕获了由于我航空部队的攻击而严重毁坏、触礁的中国巡洋舰“宁海”。
 5日,进行军队部署变更,采取了把主队构成舰“鸟羽”转移到警戒队,主队编入警戒队构成舰“势多”等措施。
   5日和6日,追迫了水道疏浚扫雷作业,各河用炮舰也不例外。即中国军在扬子江的要地用机雷和沉船等构筑封锁线,阻止溯江部队向南京进攻。
 7日,陆军部队的先锋逼近南京迫近20公里的地点,溯江部队的水道疏浚一刻也不延缓。这天,近藤溯江部队指挥官又把军队部署改变,分成主队、前路警戒队、扫雷部队、下游警戒队、航空部队、特别作业队等6队,炮舰是主队“安宅”、“比良”、“势多”,前路警戒队“保津”、“鸟羽”,下游警戒队“嵯峨”、“坚田”。
 8日,协力陆军的八圩港航河作战;9日,一边实施扫雷作业,一边攻击江岸的敌炮台;10日主队进入了三江荣。与敌人的机雷及炮台的战斗持续到11日,12日进入到乌龙山下游。这天在龙潭航道进行了激战,溯江部队也受到了相当的损失。其中包括“保津”中弹。
 13日,这天部队终于突入南京。“保津”和“势多”突破封锁线进行武力侦察,那之后部队以纵队一边排除敌人的干扰一边进入到南京。先头的“保津”和“势多”突入南京是下午3点40分,主队是5时,陆军部队也在这天的黄昏之前把南京城完全收入囊中。17日下午,陆海军部队举行了南京入城式,为南京攻略作战的最后一场增色。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银橡叶铁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30.“秋津丸”的搭载机

 “秋津丸”是有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型的登陆船,是现在引人注目的美海军的两栖攻击舰(LHA)塔拉瓦级的太平洋战争版。
 主船当初的飞机运用思想,只考虑起飞,没考虑着船收容。搭载机预定九七式战斗机13架,但作为飞机运用船的性能太低,没能实现。
 搭载机变成可着船是昭和19年在播磨造船厂进行了必要的改装之后。工程从4月13日到7月30日,新装备了萱场式制动1组4索、着船指导灯、着船标识等。
 搭载机是三式指挥联络机和カ号观测自动旋翼机。对搭载机数有几种说法,不清楚哪个是正确数字。日本兵器工业会编辑的「陆战兵器汇编」,中型机飞行甲板上20架,甲板下8架。濑名尧彦先生笔下的「日本陆军的航空母舰」,キ-76(三式指挥联络机)8架,小型机(カ号机?)场合约30架。
 三式指挥联络机,是以侦察、弹着观测、空中指挥、联络、护送等作为任务的短距离起降飞机,日本航空工业开发。
 16年5月首次飞行,据说STOL性能超过了德国的斯托赫联络机。滑行距离逆风4米时是49~68米。
 秋津丸搭载的三式指挥联络机,任务反潜巡逻及攻击,尾部装备着船挂钩,机身下装载了50公斤深水炸弹2颗或100公斤深水炸弹1颗。
 自卫用的武装是7·7毫米旋转机枪1座,配置在后部上方。乘员3名,最大速度178公里,最低速度36~40公里,续航距离420~750公里。
 カ号观测自动旋翼机,任务弹着观测、侦察、联络等,萱场制作所开发。有カ-1和カ-2之二个类型,但后者只是试制,没到批量生产。カ-1首次飞行是昭和16年。
 カ-1发动机采用阿格斯240马力1座,最大速度165公里,续航距离280公里。乘员2名,反潜用的类型是1名,装载60公斤深水炸弹。


《完》

少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7-2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2013-7-22 19:01 编辑

关于海防舰198号40多天的下水速度,和米国比还是有点差距的,下图是一战期间开工14天就下水的平甲板型驱逐舰DD-139沃德号,正巧她就是珍珠港里打响太平洋战争第一枪的那艘驱逐舰。该舰17.5天下水,开工后第71天完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0 , Processed in 0.019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