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查看: 9948|回复: 28

【讨论】高平炮不考虑对舰,较小口径是否优于大口径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6-7-24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6-7-24 15:20 编辑

这里讨论的是手装的高射炮

火炮杀伤半径通常是口径的300倍

例如用3~4寸多联高平炮取代5寸高平炮

通过合理设计刻意扩大的齐射散布,多发炮弹能以一定间隔覆盖一个立体空域爆炸,获得理想的弹片散步



在同等装舰重量前提下,较小口径受益于大量的人力干涉,系统重量较轻,每吨投射量大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6-7-2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装5寸是否能被联装3寸取代?我认为在题设条件下没问题。

但联装5寸则无法被以同样思路取代。炮座空间本就有限,不可能搞出四联3寸,增加炮位数量则要考虑可用于舾装的甲板面积等。



至于散布问题,我想当时的火炮以及火控系统还没有精准到需要刻意扩大散布范围来覆盖目标空域的程度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7-2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6-7-26 15:55 编辑

杀伤半径与口径成正比

以陆军来说,杀伤是平面,是口径的平方关系,而蛋重则是口径的立方关系,提升口径效率提升不高

以防空来说,如果杀伤是球体,则是口径的立方关系,而蛋重则是口径的立方关系,提升效果是等效的

所以大口径更为优越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铜星勋章政道纪念章

发表于 2016-7-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6-7-26 22:53
杀伤半径与口径成正比

以陆军来说,杀伤是平面,是口径的平方关系,而蛋重则是口径的立方关系,提升口径效 ...

在沒有VT的時代,一波高射砲蛋的殺傷區似乎可以看做一個沿著彈道的圓筒
(定時誤差遠大於方位/俯仰誤差)
再考慮高砲對空射擊時計算距離比射向困難(後者甚至用MK51這種簡單指揮儀都行),有更多的小口徑炮彈擴大距離上的殺傷範圍似乎比少數大口徑炮彈更好?

二等兵

八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7-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高炮炮弹破片杀伤区域一般被称作锯型杀伤,有效破片散布像圆形的锯片。因为高炮炮弹装药方式影响,前部引信和后部弹底产生的有效杀伤破片很少,而且不可控和不可预测,所以作战时不考虑轴向。后来(记得好像是博福斯)通过实验和数学计算,认为破片以锥型方式散布杀伤效果更好,特别是对付迎头目标;但是弹型和装药是特殊设计的。
可参考博福斯40mm防空炮。
至于杀伤效果,肯定是大口径的好。第一,可参考40mm、75mm、100mm、127(130)mm防空炮弹的预装破片(钢珠或立方钢丸),127(130)mm的单个预装破片可比40mm的大了很多,同样命中1颗破片,杀伤效果不言而喻,命中多颗的话,就更不用说了。第二,口径越大,杀伤半径也就越大,59式100毫米高炮炮弹的杀伤半径可达到30米。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7-29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考虑口径差异造成的杀伤半径的同时是不是还要考虑射程差距导致的防御圈扩大的倍数呢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业余,有个疑问。所以说的不对不要喷我
高平炮如果不对舰的话,是不是要需要安装另外的副炮,以对付轻型舰。
需要占用排水量和舰体空间呢?

少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少航母以外的护航舰艇,大口径高炮射程最起码需要能有效保护航母。这样就对射程有要求,而且还要有些富裕。
还有,大口径高炮还有驱散敌方机群,弹丸威力不够,爆炸后威胁半径要大。
另外,陆军的大口径高炮,原来是没考虑对地,但口径也超过了76MM德国人用88MM俄国用85
战后100MM左右的高,就很普及了。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世麒麟 发表于 2016-8-1 19:32
我比较业余,有个疑问。所以说的不对不要喷我
高平炮如果不对舰的话,是不是要需要安装另外的副炮,以对付 ...

LZ说的”不考虑对舰”, 不是”不对舰”
前者指是希望大家讨论时先不考虑不同口径对对舰威力的影响,炮本身仍可对舰射擊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3362709015 发表于 2016-8-2 13:30
LZ说的”不考虑对舰”, 不是”不对舰”
前者指是希望大家讨论时先不考虑不同口径对对舰威力的影响,炮本 ...

对啊,高平炮变专业高炮。那对舰任务不可能就不要啊。
所以势必要增加专业对舰副炮。没错吧!

列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世麒麟 发表于 2016-8-2 19:35
对啊,高平炮变专业高炮。那对舰任务不可能就不要啊。
所以势必要增加专业对舰副炮。没错吧! ...

兄弟,你也说了是高平炮,平不是就对舰嘛?完全专业的高射炮很少见哇,对舰的难度一般小于对空了。

你说的情况倒是存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的战列舰,都同时装备专业对舰的副炮和中口径高炮,但这个中口径高炮也是可以对舰的。这里装备“专业对舰副炮”的原因,不是因为高炮不能对舰,而是考虑自家高平炮研发慢、破交时中口径高炮效率太低等等因素。

列兵

发表于 2016-8-1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3362709015 发表于 2016-8-2 13:30
LZ说的”不考虑对舰”, 不是”不对舰”
前者指是希望大家讨论时先不考虑不同口径对对舰威力的影响,炮本 ...

同意这一点,任何高炮都有平射对舰能力。

我倒是有一个疑问:在人肉装填状态下,相同技术时代的4寸炮会比5寸炮射速明显提升吗?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6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的127mm炮弹,如果是手工装填的话,就是分装式弹药,弹头重量约在25kg, 初速约 760m/s。发射药筒长 679mm, 重 5.6kg, 装 7.0kg无烟发射药。整个炮弹40多公斤,人工装填能保持在10发/分钟就不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76毫米炮弹采用整装,弹头重6-7KG,整体也就10KG,人工装填能达到20发/分钟,火力密度肯定比127毫米的占优,就是射程和射高不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加里波利半岛 于 2016-8-16 15:55 编辑
blackfar 发表于 2016-8-16 10:49
76毫米炮弹采用整装,弹头重6-7KG,整体也就10KG,人工装填能达到20发/分钟,火力密度肯定比127毫米的占优 ...

兄弟,76mm是3吋炮吧?102mm才是4吋,好像4吋炮弹头重在14到15kg,发射药4到5kg左右

列兵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blackfar 发表于 2016-8-16 10:49
76毫米炮弹采用整装,弹头重6-7KG,整体也就10KG,人工装填能达到20发/分钟,火力密度肯定比127毫米的占优 ...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BR_4-45_mk5.htm
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WNBR_4-40_mk4.htm
二战时整装弹貌似20到25kg左右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8-1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里波利半岛 发表于 2016-8-16 15:42
http://www.zhanliejian.com/navweaps/WNBR_4-45_mk5.htm
http://www.zhanliejian.com/navweaps/WNBR_4-4 ...

你说的4寸弹是20多公斤,76MM是3寸,只有十几公斤。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mikashine001 发表于 2016-8-16 03:12
同意这一点,任何高炮都有平射对舰能力。

我倒是有一个疑问:在人肉装填状态下,相同技术时代的4寸炮会 ...

英国结论,定装弹蛋重63磅以下,可以直接手工高角上膛

结构简单,轻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9-1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联装4寸炮做战列舰副炮

三联装4寸炮,手动装填,射速应该可以超过15发/分.,理论上单位时间投射重量与双联5寸相当,但是多了一门炮,从概率上来说应该更好

二等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9-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错了,本来是想参加STG44的讨论的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36 , Processed in 0.0235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