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kentwong5a28

【伪架空/轻奇幻】:龙联邦的巡洋舰海军

[复制链接]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35 编辑

2.3 舰艇介绍——内战前设计的舰艇


2-1型巡洋舰



在1874年,海军开始设计一型运用大量新技术与设计的实验型巡洋舰,也就是2-1型。

2-1型的最大创新之处为其是全钢制舰艇,其船体结构乃至机械部件几乎全部用钢制成,而非以往的铁。钢的机械性能明显优于铁,能节约大量重量。

2-1型的核心区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4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蒸汽机舱有1台往复式蒸汽机;后部弹药库。全部舱室为横向分仓。

在动力方面,2-1型总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和12台锅炉,2轴推进。由新式锅炉和新式复合往复式蒸汽机组成的整套动力系统重量1090吨,功率7105马力,功率重量比有明显进步,煤炭消耗率也比以往设计降低至少30%。

在武备方面,2-1型武器为10 × I 125mm/30甲板炮。该型炮为后装炮,使用刚研发成功的慢速发射药,配合较长的身管,炮弹初速大幅度优于以往的短管前装炮。

在装甲防护方面,一道覆盖舰体全长的48.6mm穹甲和舰体2侧的煤仓负责保护舰体浮力。在正常排水量下,穹甲顶部持平水线,煤仓能吸收炮弹损伤,穹甲主要负责抵御炮弹弹片。125mm炮的甲板炮座炮盾装甲41.7mm,用于防破片和机关炮。

2艘2-1型于1877年完工,她们在试航中航速达到18.1节,续航力也足以横渡太平洋。这说明以后小型舰艇也能达到高航速,而且动力舰艇不一定需要笨重的帆装。2艘2-1型在内战中幸存,她们舷号为2-1和2-2。


2-2型巡洋舰



在2-1型刚开工建造没多久,装备部就要求舰艇分部开始设计2-1型的后继型,即2-2型。2-2型的主要改进之处为加强舰体装甲和稍微加强火力。

2-2型的核心区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4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蒸汽机舱有1台往复式蒸汽机;后部弹药库。全部舱室为横向分仓。

2-2型的动力系统和2-1型相同,总共有12台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功率7105马力。

2-2型的武备上有稍微加强,前后甲板安装2 × II 125mm/30甲板炮。上层建筑的轻装甲炮廓内安装8 × I 125mm炮。

在防御方面,2-2型增加了全水线长度的41.7mm装甲带,用于防御弹片,更好地保护储备浮力。其余部分与2-1型相同,有全长的48.6mm穹甲和舰体2侧的煤仓额外保护舰体浮力。前后甲板的2 × II 125mm/30甲板炮炮盾装甲41.7mm,炮廓装甲41.7mm。

龙联邦在1877年度分别开工建造9艘2-2型。受到内战影响她们的建造拖延了1年,在1880-1881年才服役。内战中,9艘2-2型共损失3艘,幸存舰舷号为2-3至2-8。


1-1型战列舰



进入蒸汽铁甲战舰时代后,DFN一直只建造高干舷战列舰,没有像人类欧洲国家那样建造低干舷战列舰,因为DFN没有近海作战需求。在1860年代末至1875年,龙联邦建造了一批性能强大的中央炮房战舰,她们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外海战舰。但是到了1875年,所有人都清楚中央炮房战舰已经发展到极限。必须要为未来的战列舰采用一种全新的设计。

在1875-1876年,DFN各部门就未来战列舰设计展开了非常详细的论证。人们最关心的议题在于未来战列舰的防御体系。DFN的装备部认为战列舰的装甲带无需防御重炮。在火炮穿甲能力快速进步而装甲技术未有突破这个背景,大厚度装甲带过时的速度非常快。此外,重炮射速缓慢和期望命中数低,根本无法对大型舰艇的水线处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命中,并且造成大量进水。付出如此巨大的重量代价仅仅是为了保护储备浮力非常不划算。他们认为「不足的装甲比无装甲更糟糕」,下一代战列舰的装甲带只需要直接防御弹片和高射速小口径火炮,以煤仓和分仓等间接防御手段抵御重炮,只有火炮炮座和指挥塔有重装甲保护。上述手段节约下来的大量重量可以转化为更高的航速、续航力等。DFN大部分人也认可装备部的意见,因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找不到更好的方案。

龙联邦在1877年度建造2艘1-1型战列舰。

1-1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6台锅炉;1个蒸汽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蒸汽机舱中有一道中央纵壁分隔2台蒸汽机;尾部弹药库和2号露炮台。除了蒸汽机舱外,其他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1-1型总共有18台锅炉与2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1-1型动力10487马力,航速16.8节,这是一个对大型舰艇来说很高的航速。

1-1型主武备是位于露炮台中2 × II 306mm后装炮,副武器为上层建筑的轻装甲炮廓内的8 × I 125mm后装炮。306mm火炮为采用新型慢速发射药的新式长身管后装炮,1000米距离能击穿500mm铁甲,足以威胁大型铁甲堡战舰的铁甲堡核心区,理论射速为2分钟1发。

1-1型的核心舱均位于水线以下,水线以下1.5米位置有一道76.4mm水平装甲,这道平甲和煤仓遏制中弹后的进水和弹片损害。水线有全长118.1mm装甲带,可以直接抵御小口径火炮和防御弹片。只有指挥塔和露炮台有458mm重甲保护。

2艘1-1型战列舰于1880年完工,在内战中非常活跃而且表现优异。内战结束后她们舷号为1-1和1-2。


注释:

1. 舰艇的很多方面的数字和12进制有关,包括动力功率、载煤量、航速、火炮备弹量等。


2.我用SPS自带的船体界面,结合shipbucket的画风和零部件素材库,画上述简化线图。3.SPS的动力系统无论是功率重量比还是燃料消耗率都非常差,1875年数据已经全面不如现实的Iris。Iris的功率重力比为6.8,燃料消耗率为每小时每马力2.2磅。



上图:铁甲舰时代火炮穿透力,来自DK Brown的Warrior to Dreadnought

3.在铁甲舰时代中后期,只有大型铁甲堡战舰的20+寸垂直(皮带)装甲才能稳定防御重炮。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设置厚重装甲带,因为那时候的重炮期望命中数实在太低,意大利级的路线才是王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35 编辑

2.4 舰艇介绍—— 内战期间设计的舰艇

在内战前3年,龙联邦没有开工新作战舰艇,只集中有限的资源完成已经开工的1-1型和2-2型。在此期间,DFN一直在总结内战经验。到了1881年度,龙联邦由于内战形势好转,才再度开工作战舰艇,即2-2-1和2-2-2型巡洋舰,及1-2型战列舰。

2-2-1和2-2-2型巡洋舰



内战中,DFN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战列舰支援的巡洋舰,即使有数量优势也难以重创遭遇叛军和人类干涉军的老式外海战列舰。DFN现有巡洋舰的小口径火炮无法威胁这些舰艇。为此,DFN希望巡洋舰能装备有大口径火炮,能威胁老式外海战列舰,增加敌军攻击DFN巡洋舰的成本,增加敌军的决策压力。在1881年,装备部设计了一型安装重炮的22型,即2-2-1型。

2-2-1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和1号露炮台;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4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蒸汽机舱有1台往复式蒸汽机;尾部弹药库和2号露炮台。全部舱室为横向分仓。

2-2-1型的动力系统和2-1型相同,总共有12台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7105马力。

2-2-1型的武备为露炮台中的2 × II 201mm后装炮和上层建筑上的30 × I 55.6mm速射炮。201mm炮的穿透力能轻松击穿中央炮房战列舰乃至老式低干舷战列舰的主防护区装甲。计划能在1882年完成试验的55.6mm速射炮能横扫无防护船体并且快速击毁鱼雷艇。

在防御方面,2-2-1型2-2型基本相同。舰体为全水线长度41.7mm装甲带和后方全长的48.6mm穹甲。露炮台装甲125mm。

龙联邦在1881-1883年度每年建造6艘2-2-1型,总共18艘,在内战中共损失3艘。DFN给予幸存下来的舰2-9至2-23舷号。

后继型2-2-2型采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重量更轻,并且添加了强压通风能力。正常功率7105马力航速18节,强压通风时功率9473马力航速19.4节。节约下来的动力系统重量用于增加最大载煤量。

龙联邦于1884和1885年度各建造12艘2-2-2型,全部舰于1年完工服役,她们的舷号为2-24至2-47。

1-2型战列舰



在1880年,龙联邦政府告知DFN能在1881年度开工战列舰。为了确保DFN高速主力舰方面的优势,龙联邦政府大幅放宽新战列舰的尺寸与吨位限制,充足的空间与吨位使得DFN能为她安排他们心中的理想设计。

DFN在设计1-2型时充分考虑到北海王国的新型高速主力舰。在1880-1881年,龙联邦得知北海王国开工建造4艘新型1等巡洋舰。她们是北海王国第1型1等巡洋舰,用途为替换1860年代建造的4艘海外2等战列舰。DFN根据有限的情报分析,认为新型一等巡洋舰航速至少17节,拥有至少4门中口径火炮,单舰性能只小幅劣于1-1型战列舰。为了彻底压倒现有对手和抗衡未来潜在更强大的对手,DFN决定一步到位直接建造当时各方面条件允许下的最大战列舰。

与1-1型战列舰相比,后继型1-2型战列舰尺寸明显增加,核心设计思想为牺牲装甲防护,进一步强化航速、续航力和火力。内战中,11型和北海王国Inflexible铁甲堡战列舰有交火战例,1-1型的露炮台的458mm钢甲和Inflexible炮塔正面都曾经被对方的重炮击穿。为此,装备部和海军部委员会决定将「不足的装甲比无装甲更糟糕」这理念贯彻到底,将1-2型主炮炮座和指挥塔的防御指标降低至只需要能抵御小口径炮即可。把吨位都投入进武备和动力系统上。

1-2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和1号及2号露炮台;4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6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蒸汽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尾部弹药库和3号及4号露炮台。所有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在动力方面,1-2型总共有24台锅炉与4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每个轴由2台蒸汽机驱动,功率14209马力。1-2型最高航速超过18节,在当时她们是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大型战舰,而且外海实际航速也超过绝大部分巡洋舰。

1-2型的主武备为露炮台中4 × II 306mm后装炮,总共8门,重炮数量是当时其他战列舰的2倍,在交火中有投射量优势,有更高几率率先重创对手。副武备为安装在上层建筑的40 × I 55.6mm QF炮。

在装甲防御方面,1-2型的舰体防御和1-1型基本相同,水下的装甲甲板76.4mm,全水线111.1mm装甲带。露炮台和指挥塔装甲大幅削减至229.1mm,只能防御中口径火炮。

龙联邦在1881年度和1882年度各建造2艘1-2型战列舰,4艘舰于1883-1884年全部服役,内战结束后她们舷号为1-3至1-6。


注释:


2-2-1型、2-2-2型、和1-2型参考了44大佬的全重炮铁甲舰设计,堆重炮投射量敲开敌方乌龟壳,55.6速射炮扫射无防护船壳和甲板。在吨位上,1-2型和OTL的意大利级一个水平,但是舰体修长很多。


44大佬的原帖:[url=定远级全重炮一等铁甲舰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278-1-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炸B 于 2021-8-11 11:26 编辑

我倒是觉得“飞龙航母”还是会出现——指用龙作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战舰。因为在铁甲舰时代之前,能够投掷纵火弹或者切割船帆的飞龙是可以对战舰直接造成大量破坏的,所以飞龙上舰会是非常早的事情,甚至风帆飞龙航母可能比风帆战列舰更早成熟,而就算是战列舰也要搭载一些飞龙拦截敌方飞龙。而飞龙航母真正开始式微反而会是前无畏时代的事情——而且主要原因不是前无畏诞生,而是自动武器的普及导致飞龙很难直接对主力舰造成伤害。但是以飞龙为主要攻击手段的飞龙航母并不会退场,而是会从主力舰的位置下台,作为屏卫舰队或震慑殖民地的巡洋舰继续存在。并可能为此专门设计还是更偏向龙的载龙巡洋舰,特别是缺乏6吋速射炮的龙联邦,对有很高的低空机动性的飞行单位有更高的需求。
另外,我算了一下,按照三个龙人搬运分装炮弹弹头来算,你的龙比较适合7吋炮,不过装填速度显然低于人类的6吋炮,有限的优点是单发毁伤性能更强。所以在只有6吋炮才能对敌方小型巡洋舰或比较大的反雷击舰造成足够伤害的情况下,我认为从九十年代末一直到二十年代早期都会有“多堆5吋炮”“使用7吋炮”“强行上6吋炮”“以飞龙为主、5吋炮为辅”四种流派争执不休。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的设定里,有智慧的龙自己就是巨型飞龙,反过来其他势力都没有巨龙,只有普通两足飞龙。但是因为能在平流层长距离飞行、能携带重磅炸弹俯冲轰炸、能发起足够防御黑火药抬枪的魔法护盾、往往会一两种攻击魔法的巨龙在前工业时代太imba了,所以龙族也干脆没有主力舰,自然也没有巨龙航母,哪怕是无畏舰也吃不消从天而降的两千磅穿甲航弹,旧时木制战舰或者覆甲战舰更是吃几轮集束燃烧弹就要完蛋——除非是下血本做了防火魔法处理的旗舰。后来技术发展到了可以与龙族全方面竞争空军的时候,龙族也没那个实力维持过去的超然地位,所以就直接声明为中立国了,还是没有大军队的需求。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1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炸B 发表于 2021-8-11 11:13
我倒是觉得“飞龙航母”还是会出现——指用龙作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战舰。因为在铁甲舰时代之前,能够投掷纵火 ...

你太高看HTTYD世界观里的龙了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世界观,冷兵器时代人类已经发展出非常成熟的反龙军事体系,有照明用灯塔、远程攻击的高磅数弓弩、乃至各种近战兵器,都可以有效杀伤龙。龙的远程攻击射程与弓弩差不多,每一次攻击都要冒风险。电影中专业的龙猎人也将速度无敌的夜煞捕猎至功能性灭绝。只有极其罕见的巨龙才能无视人类冷兵器,但如果采纳电影版官方互相矛盾的纸面设定,这些巨龙的体重不超过最大鲸鱼,在工业时代也是不堪一击。

火器成熟后,17-18世纪的大口径火枪齐射打龙就像打鸭子一样。大型风帆战舰有的是人,备上几十杆猎龙枪就不用怕龙,龙最多就烧小船。进入铁甲舰时代后,各种高射速后装枪和早期手摇机枪和机炮普及,龙攻击小船也和自杀无异。此外,龙的远程攻击威力肯定弱于黑火药和苦味酸高爆弹。

参与攻击的龙数量够多的确可以冲破防御,但是农业时代的生产力难以承受这种战法。到了19世纪时代再这样搞,就是重演OTL 密集队形硬冲现代步枪和手摇机枪火网的惨剧,只不过把人换成龙。

龙最大的价值在于下面这2幅图,龙当通讯兵和侦察兵的价值比重骑兵高太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1 2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entwong5a28 发表于 2021-8-11 19:55
你太高看HTTYD世界观里的龙了
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世界观,冷兵器时代人类已经发展出非常成熟的反龙 ...

投掷火油桶或火药桶呢?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炸B 发表于 2021-8-11 20:45
投掷火油桶或火药桶呢?

技术问题限制太多。我把几百公斤级的大型飞龙的载重能力限制在合理水平,最多背2-3个熊壮的成年人。黑火药炸弹铁壳占掉大部分重量,剩下黑火药威力又很菜,而且只有导火索引信。飞龙重载飞行速度慢又耗费体力,需要护航,不然会被敌方打爆。至于工业时代,我不觉得这种重量的炸弹能威胁那时候的军舰。你能想到投掷武器,敌方就能想到各种反制措施。一个问题扯出更多问题

在前电报时代,飞龙能把以月计算的通讯延迟压缩至几天。在电报成熟但没有无线电的时代,太平洋中的船能用飞龙把海上的事情通知陆地,不然陆地要十几天几十天后才知道海上发生的事。把宝贵的龙用在这里,比去当重骑兵有意义得多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2 23: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炸B 于 2021-8-12 23:48 编辑
kentwong5a28 发表于 2021-8-12 23:18
技术问题限制太多。我把几百公斤级的大型飞龙的载重能力限制在合理水平,最多背2-3个熊壮的成年人。黑火 ...

不是,哪怕是普通的燃烧瓶,都能对木制风帆战列舰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虽然很难直接消灭战舰,但是几下子就能把风帆给烧没了。
而如果是没有甲板或者只有一两层甲板的小船,半人重的火药桶也足够造成极大的伤害了。并且这种小船很难有弓箭以外的反龙手段。
不过这个设定的载重能力下,龙确实没法对铁甲舰时代以来的战舰,哪怕是驱逐舰,造成伤害了。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个矮人族力量跟你设定的龙差不多,可能还要小个两成,但是身体比例是跟人差不太多的,个子也只有一米一左右,那么是不是炮塔设计反而更省事了,8吋炮以下可以按比例缩小。6吋炮如果不要求高射能力和全角度装填能力,也可以很容易设计成有辅助结构的人力装填模式,或者三个人合力抬起一颗炮弹正好。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1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炸B 发表于 2021-8-13 10:45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个矮人族力量跟你设定的龙差不多,可能还要小个两成,但是身体比例是跟人差不太多 ...

火炮炮弹一旦无法单人手抓,就要采用完整炮塔结构和机械装填设备,才能发挥出火炮的射速性能。8寸甲板炮,射速能有1分钟2发,但需要安排大量人员在无防护甲板扎堆。正经炮塔射速每分钟3-4发而且至少全方位防护弹片。

完整炮塔结构和机械装填设备价格高昂,只有主力舰才配使用这些子系统。辅助舰要避免采用价格高昂的子系统,条约前的辅助舰几乎清一色使用便宜的甲板炮。疯狂内卷的条约CA/CL性价比垃圾就是怎么来的,在1万吨小身板堆满高级子系统,但生存能力依然不堪一击

回到你说的,多人手抓6寸炮射速不如单人手抓,用机械装填成本划不来。这样长4.5-5寸炮甲板炮成本更划算,有技术就加个WWII 英国DD很常见的机械上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列兵

四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21-8-15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炸B 于 2021-8-15 17:40 编辑
kentwong5a28 发表于 2021-8-15 13:06
火炮炮弹一旦无法单人手抓,就要采用完整炮塔结构和机械装填设备,才能发挥出火炮的射速性能。8寸甲板炮 ...

体型小了正好水手数量也能翻倍,这么看的话,真正的小人族反而能用上6吋炮了。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36 编辑

上图:挪威海,HTTYD电影Barbaric Archipelago所在地

2.5 DFN的作战战略



龙联邦内战中的海上战役是世界海军进入蒸汽钢铁时代后为止规模最大的海上战役,对全世界海军带来深远影响。在内战结束后,DFN对内战中海上战场的总结得出以下观点。

首先,通过近海封锁使敌军海上力量无效化和强攻港口一举消灭敌军海上力量大做法已经不再可行。到了1880年代,鱼雷武器早已不是刚面世时的烧火棍,对执行近海封锁任务的舰队来说鱼雷艇突袭是非常真实的致命威胁。封锁方需要比以往规模大的多的兵力,并且冒着比以往大许多的风险,才能有效封锁一个有水雷岸炮防御,内部驻扎有强有力鱼雷艇部队的港口。在战役层面,人类干涉军和叛军海军所有试图集中兵力封锁和强攻少数几个龙联邦港口的企图全部失败。在战略层面,龙联邦的海岸线非常漫长,军港数量巨大,封锁所有军港所需要的资源高的不切实际。

其次,龙联邦在战略层面上可以通过海上破交作战沉重打击主要对手北海王国的经济。在内战期间龙联邦一直派出武裝商船和小型外海军舰对干涉的人类国家进行破交战。在破交战初期,人类干涉军采用焦点海域战略保护交通线,在商船活动最密集的海域派遣大量舰艇巡逻。然而,在大洋搜索一艘破交舰十分困难,即使发现破交舰也不代表能够消灭。为此人类国家改为运行含十几至数十艘商船的船队,并配有护航兵力。破交舰发现1艘落单商船和几十艘船的船队的概率差不多,保护数艘商船和几十艘商船需要差不多数字的舰艇,单从这数字来看船队明显更划算。龙联邦的小型破交舰面对有护航的船队只能撤退。对手采用船队制度后,DFN小股破交力量的所取得的战果远不如以前。但是,DFN破交舰的存在迫使敌人要以战时模式而非和平时期的模式进行海上贸易活动,降低贸易效率。破交力量也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由于敌军无法封锁龙联邦海岸,DFN的破交舰可以自由进出大洋,长期下去严重削弱敌人进行战争的热情和军队及民众的士气。在内战中龙联邦只能派出武裝商船和小型外海军舰,这些舰艇只能攻击落单民船。但是,若龙联邦能将大型高速主力舰用于破交作战,那船队也会失去作用。

最后,在舰艇设计的技术层面上DFN认为大型高速外海主力舰的性能可以同时兼顾外海巡洋作战和舰队决战,是全能主力舰,日常使用上有很高的灵活性。龙联邦在内战爆发前夕和内战期间建造了多艘高干舷高速战列舰,这些大型舰艇能凭借高航速轻松追杀遭遇的所有敌军外海战舰,面对重甲低速的低干舷战舰时也不落下风。





在短期内,龙联邦唯一值得认真准备的重大战争威胁,是北海王国趁龙联邦虚弱之时,发动以夺取挪威海Barbaric Archipelago为战争目标的战争。

龙联邦会继续加强Barbaric Archipelago的防御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群岛的要塞化程度。Barbaric Archipelago上的陆军部队能依托要塞化的岛屿,长期阻击成功登陆的北海王国地面部队。

按照联合参谋部的战争预案,DFN会在冰岛这个前进基地部署一支强有力的舰队,要以积极调动出击的方式吸引住RN的主力。这舰队有2大任务,第1是出击攻击北海王国的登陆舰队,第二是挪威海北大西洋区域与北海王国的外海舰队进行拉锯战,在一次次的外海交战中打出高交换比,逐步削弱北海王国的外海力量。另外,DFN会派出破交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进行破交作战,破坏北海王国的海上航运,长期对北海王国造成经济损失,打击北海王国的士气和战争热情,最终让北海王国停战。


上图: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群岛


在长期战略方面,龙联邦重建恢复元气后,就会对龙共和国发起以统一国家为最终目的的战争,不再局限于当前的小打小闹,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


国防部的研究机构、乃至军队,大部分人认为只能分多次战争消灭龙共和国,这会是几代人的大计。内战后龙联邦军方就在准备消灭龙共和国的第一场战争。第一场战争的目标为夺取龙共和国控制的东太平洋群岛,和龙共和国赶出东太平洋,这样龙联邦在太平洋中才有前进基地。这场战争的核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当龙联邦发起这场战争时,一直不希望龙族文明统一的人类各国一定会介入战争支援龙共和国。在短期,会带头组织干涉军支援龙共和国的人类国家是北海王国,长期来看会是任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有强大力量投射能力的一等列强。即使是不直接派兵参战的人类国家,也会在物质上大力支持龙共和国。为此,龙联邦实力恢复到可以同时击败龙共和国和其他一等列强时,才会对龙共和国发起大规模战争。


这场两栖登陆战役的难度史无前例,防守方优势巨大。当中的困难可分为以下多个大难点。第一,规模两栖登陆战不可能保密,不可能奇袭迅速攻占这些岛屿,只能强攻。第二,这些群岛均距离美洲大陆数千公里,即使在和平时期在如此漫长距离保障远征军的后勤补给就是一大课题,更何况是在战争状态漫长补给线会遭到敌军攻击的情况。第三,这些群岛中面积较大的岛屿早已经要塞化,这些岛屿是守方预备好的绞肉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兵力才能攻克。自17世纪末龙联邦建立以来,龙联邦每年都批出资源为重要的海外领土和岛屿修筑防御设施,几百年下来这些岛屿均有复杂庞大的地下和地上防御体系,地下仓库储备的各类补给能让守军坚持至少1年,群岛的基础设施可以容纳一支规模不俗的要塞舰队。龙共和国也有足够能力继续加强这些岛屿的要塞,未来龙联邦发起战争时这些群岛的防御会更加强大。


强攻这些核心岛屿需要耗费大力时间和兵力,而且也需要在附近周边小岛建立前进基地进行长期围困。在强攻上述岛屿的这段时间,足以让龙共和国和人类干涉军进行战争动员,准备一支实力强大的远征军。充足的时间给予敌军众多选择,他们即可以救援上述岛屿,或者反过来用岛屿固守争取的时间进攻对龙联邦部分区域如Barbaric Archipelago,强迫龙联邦放弃进攻作战。


在太平洋进行登陆作战时,DFN的太平洋舰队需要击败要塞舰队,保护补给线,并且击败敌军增援舰队。此外,DFN其余各舰队也会采用规模宏大的巡洋战争战略,牵制敌军兵力和扰乱敌军海上贸易,减轻登陆作战的压力。


北海王国、日本、龙共和国的三方联盟


在1885-1888年这一段时间,北海王国建立包含自己、日本和龙共和国三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幅加深3方在经济、军事上的合作程度。


北海王国因带领人类干涉军干涉内战与龙联邦交恶,其国防压力明显增加。此外,北海王国与其他人类列强斗争以维护其世界帝国的压力也没有减少。为此,北海王国需要龙共和国和日本这2个无重大利益冲突又有足够实力的国家作为盟友,分担在东亚地区对付龙联邦和其他列强的压力。刚成立的龙共和国十分弱小需要,需要一个人类强国提供保护,而在当时有能力和意愿的人类强国只有北海王国。日本则认为这是一个从北海王国获得各种利益的好机会,也能趁机让北海王国承认日本在东亚势力范围和利益。


北海王国会以十分优惠的条件向龙共和国和日本出售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及各种工业设备和军事装备。龙共和国的体量和工业可以支持一支装备精良的中等规模的军事力量。日本已经工业化,但缺乏尖端技术,有了北海王国的技术就能迈过工业大国门槛。这3个国家没有结成正式的军事同盟,但一般认为它们会在外交和军事上会尽可能互相配合和支援。


这对龙联邦来说无疑是坏消息。在可见未来,龙联邦没有足够军事力量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若龙联邦与北海王国或龙共和国在短期内发生战争,那龙联邦会面临北海王国在大西洋全力进攻而日本和龙共和国在太平洋进攻的局面,战争难度十分大。


在1888年北海王国此前紧急造舰计划中开工建造的舰艇全部完工。下表为1886-1888年的RN新服役舰艇。


注释:

东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群岛就是现实的Polynesia区域,里面大大小小的岛屿众多,最有名就是夏威夷群岛。龙联邦立国以来建设的岛屿防线,内战后成为限制卡住自己的锁链这是必须的剧情,不然就跟OTL的美国一样顺风顺水

龙联邦从内战恢复后虽然实力极强,但在无前进基地的情况下强攻太平洋中的要塞化岛屿依然会头疼。OTL要美军强攻完好而且完成作战准备的瓦胡岛要塞,也是非常困难的,弄不好就是千里送人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1-8-21 11:34 编辑

提示:我时不时会小幅修改之前的楼层,修一些句子和字眼,添加一点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多留意

列兵

发表于 2021-8-29 1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干涉军为什么没能成功近海封锁破交舰的母港呢?是因为刚不过吗?还是因为母港有好几个?还是说其他的原因?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8-3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1-10-3 23:28 编辑
OOIDSXOO 发表于 2021-8-29 19:24
人类干涉军为什么没能成功近海封锁破交舰的母港呢?是因为刚不过吗?还是因为母港有好几个?还是说其他的原 ...

我已经根据你的意见,在正文增加了相关内容

核心原因是鱼雷艇,让近海封锁的成本太高。内战中后期龙联邦新政府控制的港口太多封不完。

老佛爷的维多利亚巡洋舰的序章有写 OTL 1880年代中后期RN的演习,其他书也提过。这些演习表明近海封锁这一套已经行不通了。

由于鱼雷艇的存在,封锁舰队中大舰需要非常多的屏护保护,用来反雷击舰。封锁舰队不能下锚,必须烧蒸汽待机,要不然也会成为鱼雷的靶子,于是需要大量补给,又磨损机械。一环扣一环,近海封锁的成本高的不可接受。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9-1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整理资料,重新制作北海王国和龙联邦的造舰计划,让它更准确。我找到的这个舰艇造价表格非常有用,具体来源已经找不回来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38 编辑

部分 3 速射炮与表面硬化装甲(1886-1903年)



3.1 速射炮革命

新一代的巡洋舰——2-3型巡洋舰
在1885年,DFN的海军能力评估部认为当前DFN没有足够兵力保护龙联邦的海上交通线和对北海王国进行有力的破交作战。DFN最大问题是巡洋舰数量严重不足,完全无法应付与北海王国的战争。为此,DFN海军部建议龙联邦在第1个和第2个6年计划中,尽量补全巡洋舰数量缺口。

在内战末期,DFN就已经根据内战的经验设计下一代巡洋舰。

内战的经验表面海上作战的侦查工作比以往风帆时代更加重要,因为舰艇行动不再受海风限制,行动自由度比以前高很多。对巡洋舰来说,巡洋舰最重要的性能是情报搜集能力,而这个情报搜集能力取决于飞龙的搭载数量和巡洋舰本身的外海航速。

在护航船队作战和舰队作战中,巡洋舰会部署在船队和战列舰前方20-30余公里的位置,使用舰上飞龙进行侦查和警戒,扩大舰队的视野。舰队本队与巡洋舰之间依靠飞龙保持联系。飞龙数量越多,侦查覆盖范围与频率就越高。己方飞龙执行侦查任务时难免要与敌军执行防御任务的飞龙单位交锋并遭受损失,为此巡洋舰飞龙搭载数量越多也越能承受损失。另一方面,内战经验表明不能过度依赖飞龙的空中侦查,空中侦查发现敌方目标后仍然需要巡洋舰进入目视距离确认目标并进行近距离跟踪,为此巡洋舰要有高外海航速。

在武备方面,未来的巡洋舰要安装2-1型和2-2型的125mm炮,撤销2-2-1和2-2-2型的201.4mm炮。201.4mm炮能够威胁内战前服役的战列舰。内战后,各国逐渐用装甲水平有明显提升的新战列舰替换这些老舰。201.4mm重炮无法威胁这些新战列舰,对巡洋舰的打击效率也不会比125mm炮高。为此,在巡洋舰安装201.4mm炮无意义。

另外,未来的巡洋舰需要承担外海雷击舰的职能。内战中时期的鱼雷已经实用化,能够较为可靠地攻击移动缓慢或者静止的船只,不再是刚刚面世时的废铁。在外海的舰队作战中,DFN认为机动性和尺寸较小的巡洋舰最适合对敌舰进行雷击,战列舰不需要承担雷击职能。DFN认为安装鱼雷后的巡洋舰,适合对已经被友军重创的敌舰给予最后一击,而且在可见未来鱼雷性能进步后还可以攻击全速航行的敌舰。


龙联邦在1886-1888年每年开工建造8艘新一代巡洋舰即2-3型,这24艘巡洋舰舷号2-48至2-71。


2-3型的吨位明显小于之前的2-2-2型。2-3型的平均干舷低于之前的设计,这样虽能减少吨位但也带来船体空间不足不适合在船体内部搭载飞龙的问题。为此上层建筑增设一个专门用于容纳飞龙的龙库。


2-3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4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蒸汽机机舱有1台往复式蒸汽机;尾部弹药库。所有舱室均为横向分仓,没有中央纵壁。


2-3型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高航速。在设计初期时,海军部曾经要求装备部为2-3型安装功率更大的机组的方案,装备部提交设计后海军部就因成本过高放弃这方案,改为要求2-3型安装与2-2-2型相同的动力机组。得益于明显较小的吨位和较优的线形,2-3型航速更高。正常功率7105马力时航速为18.9节,加压功率9473马力时航速达到20.4节。这使得2-3型成为当时航速最快的军舰。


2-3型原计划的火炮武备与2-2型相同,即2×II + 8×I 125mm/30炮和10×I 55.6mm/48炮。2-3型即将完工时,中口径速射火炮已经成熟。DFN决定修改2-3型的火炮武备,用104.2mm/42 1型速射炮以一比一的比例替换125mm/30炮。104.2mm/42 1型炮初速648m/s,弹头重15.7kg,双联和单装甲板炮座俯仰角-15/+20度。该炮弹密集弹雨能有效毁伤小型巡洋舰,也能打击鱼雷艇。


2-3型是DFN第一型从设计之初便有鱼雷武装的巡洋舰。在内战中,DFN为各类舰艇加装了多种类型的鱼雷管,DFN认为可回旋的水上发射管表现最佳。为此,2-3型在舰体中部安装4×II 458mm鱼雷管,配备24枚鱼雷。


在防御方面,2-3型和之前的巡洋舰相同。舰体为全水线长度41.7mm装甲带和后方全长的48.6mm穹甲。

速射炮

自1883年开始,DFN就开始为舰艇安装尽可能多的55.6mm速射炮。龙联邦的55.6mm速射炮和北海王国的6磅速射炮这些小口径速射炮,它们不只能毁灭鱼雷艇,还能有效杀伤船体基本无防护的巡洋舰和炮舰,暴雨般的弹雨能大量杀伤敌军巡洋舰的船员和破坏舱室,做到屠船迫降效果。


但是,这些小口径速射炮的穿甲弹无法摧毁船壳,纵火能力极其有限,也没有能力威胁防护良好的大型舰艇。只有重炮和鱼雷才能有效打击防护良好的大型舰艇。


在1887-1888年,龙联邦和其他一流国家都相继成功研制口径100mm以上的速射炮。龙联邦研发了104.2mm/48 1型速射炮和125mm/48 2型速射炮,2者都使用包含弹头和钢制定装药筒的分装弹药,并且配上半自动炮阀。104.2mm炮可以同时打击鱼雷艇这种小型目标和小型巡洋舰,125mm则用于打击巡洋舰乃至大型舰艇。


龙联邦没有研发人类国家中很常见的口径150mm级别速射炮。智龙的身体结构极大地限制了人力装填火炮的性能。智龙身体背朝天,最大抓举能力受到脊椎和重心2大因素制约,智龙最多能人力装填弹重30kg的弹药,也就是口径125mm级的火炮弹药。口径150mm级别的火炮需要多人一起装填或者动用机械装填。虽然专门安排人类装填手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炮位承受伤亡的能力大幅减少,而且对人类来说150mm级别弹药本身也过于沉重。


在1887年,教导舰队开展提高104.2mm/48 1型和125mm/48 2型炮实战射速的研究,并于次年成功开发了持续瞄准法以及配套的训练系统。教导舰队改良了火炮炮架的俯仰机构和火炮击发装置,炮手可以持续调整火炮的回旋和俯仰,确保目标一直待在喵具正确刻度上,火炮一直对准目标,任何时候都可以开火,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火炮的实战射速。125mm炮的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6发,是以往同口径老式火炮的3倍。


DFN立即意识中口径速射炮到这种武器会完全改变海战环境,为此DFN在1888年决定该年度不开建新舰,而是针对这种武器进行全面的实验。在1888年,DFN的装备部进行了一个舰炮毁伤能力的详尽实验。装备部测试104.2mm、125mm、201.4mm和305.6mm火炮的无装药穿甲弹、黑火药高爆弹、和苦味酸炸药高爆弹,射击目标为模拟舰艇结构的全尺寸标靶,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只有无装药穿甲弹具备真正的穿甲能力,装填黑火药或苦味酸的炮弹不具备稳定的长延时起爆能力。
第二,苦味酸高爆弹在船壳上炸开大洞,能产生大量小型破片摧毁爆炸点所在舱室里的所有设备和管线,这些破片穿透力极低无法击穿多层舱壁。201.4mm和305.6mm苦味酸高爆弹摧毁爆炸点附近船体结构的能力极强。
第三,黑火药高爆弹能产生穿透力强的大型弹片,使用弹底引信的黑火药半穿甲弹能在击穿薄钢板后才起爆。
第四,低厚度装甲板就能阻隔高爆弹大部分能量,即使炮弹炸穿装甲也能明显减少破坏。但是,速射炮的穿甲弹击穿低厚度装甲后会产生巨大的破片效应。
第五,104mm和125mm速射炮的密集弹雨纵火能力极强,未来所有舰艇都需要尽量移除可燃物,包括小艇、内部装饰乃至铺设在甲板上的木板。
第六,在速射炮密集弹雨横扫整个船体的环境下,只要条件允许就需要为中口径和大口径火炮配备封闭式炮室,炮室防护要至少防弹片最好能直接防御速射炮穿甲弹。这些火炮要有独立的有装甲保护的弹药提升通道,避免大量人员在甲板搬运弹药。


1889-1891年造舰计划


DFN意识到1-1和1-2型战列舰的上一个时代设计无法适应速射炮时代的海战,它们面对装备速射炮的2等巡洋舰也无法全身而退,何况新锐主力舰。此外,北海王国在1887/1888和1888/1889年度开工建造6艘一等巡洋舰,其中2艘为龙共和国承建,因为龙共和国当前还不具备建造万吨级舰艇的工业技术。若龙联邦不跟进建造快速主力舰,DFN在这方面的兵力就处于明显劣势,无法成功实行巡洋战争战略。


龙联邦在第一个6年计划余下的3年时间即1889-1891年,决定每年开工建造1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新建造的战列舰为全新设计的1-3型,舷号为1-7至1-9。新巡洋舰方面,DFN经过讨论后决定建造继续建造2-3型,第2批次2-3型虽然在性能上无提升,但在细节上有众多改进,这18艘舰的舷号为2-72至2-89。


1-3型战列舰

海军部对新战列舰1-3型的总体设计下达了以下要求

1-3型的航速要与北海王国的一线巡洋舰持平,另外要有高续航力。这样1-3型能凭借高航速和航程在破交作战中发挥巨大威力。

在武备方面,1-3型的武备为最大数量的125mm速射炮,不需要305.6mm级别火炮。首先,当前大口径主炮的实战射速极度缓慢,命中数太少,实战效能完全不如125mm级的速射炮。其次,大量125mm炮弹命中也可以使敌舰失去战斗力。以高速舰可分配的装甲重量来看,北海王国的一等巡洋舰只能重点保护炮位和弹药通道,船体基本无防护,大量125mm炮弹命中船体就可以摧毁对手。至于低速重防护主力舰,125mm炮弹无法对它们造成致命伤害,但短时间的大量命中也可以让对手失能。

在防护设计上,1-3型需要采用穹甲构型,水线铺设薄装甲带阻挡高爆弹,煤仓和水平装甲阻挡穿甲弹和破片。所有125mm炮及所有弹药通道都需要完善的装甲防护。


为了达到高航速,1-3型舰体全长达到156米, 1-3型成为当时最长的军舰。1-3型的标排吨位为比1-2型小,这是得益于子系统和建造工艺的进步。

1-3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4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2台锅炉,2个蒸汽机舱,每个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后部弹药库。所有舱室均为横向分仓,没有中央纵壁。

1-3型的动力系统为8台锅炉和4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每个轴由2台蒸汽机驱动。1-3型正常功率16239马力,航速19.6节,加压功率21313马力,航速21节。为了满足大续航力的要求,1-3型的最大载煤量接近4000吨。

在武备上,1-3型的主要武备为32门125mm/42 2型炮。在中轴线上,4×II 125mm/42炮,均安装在封闭式甲板炮座,炮座以背负式布置,炮座都有防护严密的独立输弹管。另外,船体2舷有24×I 125mm/42炮,均安装在炮廓内并且皆有防护严密的独立输弹管。125mm/42 2型炮初速672m/s,弹头重27kg,双联封闭式甲板炮座和单装炮廓炮座俯仰角-10/+20度。最后,上层建筑顶部总共有14×I 76.4mm/48 1型炮,用于打击小型雷击舰。76.4mm/48 1型炮初速732m/s,弹头6.2kg,单装甲板炮座俯仰角-10/+30度。1-3型的每舷火力为20门125mm炮,是当时世界最强中口径速射炮火力。

在装甲防护上,1-3型采用穹甲布局,舰体中部区域的穹甲倾斜段厚度125mm,足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穿甲弹。舰体中部和舰体首尾的水平装甲为76.4mm,足以能抵御大口径高爆弹的弹片和绝大部分穿甲弹。垂直防护有全长大面积104.2mm装甲带,高度从穹甲倾斜段下沿水下2米一直延伸到水线上3.75米,用于直接防御小口径高爆弹,以及吸收大口径高爆弹的能量,减少对船壳的破坏。甲板炮座和炮廓的正面装甲及弹药通道厚度为201.4mm,能直接防御口径·150mm级别速射炮的穿甲弹,其余位置能抵挡高爆弹。

同样在1889年,北海王国也决定展开新一轮的造舰计划。北海王国推行这个造舰计划的主要原因有2。一是北海王国内的扩军势力反复说明RN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北海王国的国防需求和实行RN的作战战略,成功为RN争取到更多经费扩建RN。二是RN现存的大量舰艇已经过时无法适应速射炮时代下的战场环境。由于北海王国没有削减RN规模的计划甚至还可能扩大规模,为此在可见未来RN的账面实力仍会超过DFN。

注释

1-3型的设计参考OTL Powerful的的全6寸炮草案,武备为20门6寸和10门4寸。在1889年这个时间点的大口径主炮是华而不实重量巨大的烧火棍。全5-6寸炮武备方案虽然奇特反常规,但在1890年代末表面硬化甲普及前都非常强力。本世界1889年就已经有持续瞄准法,而OTL要到1900年左右才有。
北海王国和OTL英国一样,在1889年实施一个大规模造舰计划,但北海王国的计划规模比OTL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38 编辑

3.2 表面硬化装甲

龙联邦政府在1889年正式采纳DFN的海军建设计划。DFN需要36艘战列舰和至少144艘巡洋舰。DFN认为当前时代战列舰寿命约为18年,巡洋舰寿命为24年,超过此时间后舰艇就会完全过时,作战价值极低。用以上标准计算,龙联邦平均每年需要建造2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

在1889-1891年这数年间,龙联邦和北海王国都掌握了第一代表面硬化装甲技术。在北海王国,率先完成开发表面硬化装甲的公司名叫哈维,为此在人类世界人们也将这种装甲称为哈维装甲。

在1891年,DFN装备部进行了一个针对表面硬化装甲效能的测试,测试中使用各种火炮,以不同入射角度和弹头初速射击各种厚度的表面硬化装甲。结果表明在实战条件下,表面硬化装甲的防御效能不但远超此前的钢甲和钢面甲,而且比纸面计算的理论值更加优越。

即使是201.4mm炮的穿甲弹,也只能在完美角度下击穿152mm厚度的表面硬化装甲,DFN的125mm和人类世界常见的150mm级别火炮的穿甲弹都完全无法击穿。要很好地防御305.6mm重炮的穿甲弹也不需要多少装甲。这里的穿甲弹均是无装药炮弹,若是有装药的炮弹往往则会在穿甲过程中自爆。

这意味着装甲吨位充裕的大型舰艇,可以安装大面积的低厚度表面硬化甲,大部分免疫口径150mm级别或以下的火炮。这级别的火炮过多数年就无法打击大型舰艇。


第2个6年计划(1892-1897年)的造舰计划


在1892-1894年,龙联邦每年建造2艘1-3-1型战列舰和6艘2-3-1型巡洋舰。6艘1-3-1型舷号1-10至1-15,18艘2-3-1型舷号2-90至2-107。

1-3-1型战列舰


在1891年,海军部要求装备部设计1-3型的改进型即1-3-1型,1-3-1型会在1892年开建。海军部和装备部希望能够为新战列舰的升级武备,大部分人认为125mm火炮对日后安装表面硬化装甲的大型战舰无能为力。然而,装备部中的军械分部表示当前没有成熟的速射大口径火炮系统。为此1-3-1型的改进内容集中在装甲防护和动力机械方面,升级武备计划只能作罢。1-3-1型要安装尽量大面积的低厚度表面硬化装甲。这样能免疫实战射速高口径150mm级别或以下火炮的穿甲弹和绝大部分现有高爆弹,只有口径200mm或以上火炮的穿甲弹才能构成威胁。在巡洋作战场合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战斗力,尽量延长作战时间。1-3-1型将采用水管锅炉,水管锅炉体积小容易安装和更换,而且产生蒸汽速度更加快。

1-3-1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5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8台水管锅炉;1个蒸汽机舱,内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蒸汽机舱有一道中央纵壁分隔2台蒸汽机;后部弹药库。除了蒸汽机舱外,其他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在动力方面,1-3-1型有40台水管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动力组持续功率15224马力,航速19.1节。最大功率21313马力,航速20.9节。

在武备上,1-3-1型与1-3型相同。在中轴线上,有4×II 125mm/48 2型炮,安装在封闭式甲板炮座。船体2舷的炮廓内有24×I 125mm/48 1型炮。上层建筑顶部总共有14×I 76.4mm/48 1型炮。




在装甲防护方面,1-3-1的首尾装甲带,主装甲带和上部装甲带全部采用表面硬化装甲。首尾装甲带125mm,在正常排水量下覆盖高度为水下2米至水上3.75米。在舰体中部有覆盖整个核心仓长度的152.8mm装甲带,在正常排水量下覆盖高度为水下2米至水上2米。上部装甲带厚度减少至125mm,同样采用表面硬化装甲,在正常排水量下覆盖高度水上2米至6.5米。1-3-1型整个船体中部都有表面硬化装甲保护,口径150mm级别或以下火炮的穿甲弹和绝大部分高爆弹完全无法对1-3-1型造成有效杀伤。水平防护方面,穹甲倾斜段厚度76.4mm,主水平装甲48.6mm,上部甲板装甲为27.8mm。

4艘1-3-1型在1892年开工建造,全部于1895年服役,舷号111-114。

2-3-1型巡洋舰



龙联邦在1892年年度开工建造9艘2-3-1型巡洋舰。2-3-1型为提高航速的2-3型,改进内容集中在航速和动力机械。

2-3-1型的舰体长度和宽度稍微增加。动力方面采用新式水管锅炉和立式蒸汽机。在以前,DFN坚持为吃水较浅的巡洋舰安装卧式往复式蒸汽机,这样整个蒸汽机都位于水线以下,难以被炮火击中。到了2-3-1型,为了能给2-3-1型提供需要的动力DFN决定让步采用机械原理上效率更高的立式往复式蒸汽机,而且这种蒸汽机占地面积明显减少,能在蒸汽机舱并排容纳2台蒸汽机。立式蒸汽机露出水线的部分将由一小块重甲保护。

2-3-1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1个锅炉舱,4台水管锅炉,有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6台水管锅炉;1个蒸汽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蒸汽机舱有一道中央纵壁分隔2台蒸汽机;后部弹药库。除了蒸汽机舱外,其他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在动力方面,2-3-1型有22台水管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持续功率8120马力,航速19.6节。最大功率11120马力,航速21.3节。

在武备方面,2-3-1型安装2×II + 8×I 104.2mm/48 2型炮。104.2mm/48 2型炮初速720m/s,弹头重15.7kg,双联和单装甲板炮座俯仰角-15/+20度。DFN认为55.6mm炮已经无法打击小型舰艇,为此将副炮加强至10×I 76.4mm/48 1型炮。舰体中部安装4×II 458mm鱼雷管,配备24枚鱼雷。

在防御方面,2-3-1型和之前的巡洋舰相同。舰体为全水线长度41.7mm装甲带和后方全长的48.6mm穹甲。

8艘2-3-1型于1894年全部建成服役,舷号251-259号。

注释

在本位面,DFN采用了科学合理贴近实战环境的火炮和装甲测试方法,为此很清楚表面硬化装甲的强大效能。OTL各国的测试,很多时候采用不填炸药的炮弹射击完美角度的表面硬化甲,完全无法反映实战中炮弹早炸、弹头碎裂和跳弹等问题。

1-3-1型的设计参考加里波第级装甲巡洋舰,但由于子系统限制没有安装8-10寸火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1-10-18 19:39 编辑

我修改了以下章节
1.3 工业革命后 1880年的世界局势。


在非洲方面,欧洲列强只直接殖民非洲少数区域,大部分地区仍然维持表面上独立,而非此前参考OTL直接瓜分非洲。在本世界,欧洲列强在非洲偏向扶植代理人和买办,进行经济殖民和掠夺。



1.4 龙联邦与北海王国。


我在北海王国殖民地、经济和国防方面添加更多的细节。


一等兵

三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ntwong5a28 于 2023-1-27 00:47 编辑

3.3 走向成熟

在1895-1897年,龙联邦每年开工2艘1-4型战列舰和2-4型巡洋舰。6艘1-4型舷号1-16至1-21,24艘2-4型舷号2-108至2-125。

1-4型战列舰


早在1892年,1-4型项目就已经启动。DFN海军部决定让海军装备部和各大海军造船厂联合设计1-4型,而非以往只有装备部包办。各方要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最终结合各个方案的优秀之处。

DFN海军部要求1895年度开工建造的1-4型战列舰要安装最大数量的201.4mm火炮。根据此前舰炮毁伤能力测试和硬化装甲性能测试的结果,海军部相信未来的海战中150mm级别或以下火炮将无法威胁大型舰艇。在次要武备上,则安装最大数量的125mm和76.4mm火炮。海军部允许1-4型的吨位和尺寸为了满足上述性能要求而明显增加。


装备部在在1894年完成1-4型的最终设计。1-4型舰长160余米,是当时尺寸最大的军舰,吨位13400吨和北海王国的最新战列舰不相上下。

1-4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和1号及2号主炮塔;6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8台水管锅炉;1个蒸汽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蒸汽机舱有一道中央纵壁分隔2台蒸汽机;后部弹药库和3号及4号主炮塔。除了蒸汽机舱外,其他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1-4型有48台水管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1-4型的动力系统更加先进,动力组最大功率26389马力,航速21.7节。持续功率17592马力,航速20节。

在武备上,1-4型安装8×II 201.4mm/48 2型炮,4个炮塔以背负式布局分布在前后甲板。该新型201.4mm火炮炮座在1893年完成研发,双连装201.4mm炮塔俯仰角-5/+20度,炮室和座圈内大量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弹药装填,火炮实战射速为30秒一发,明显高于以往大量依赖人力装填弹药的火炮系统。201.4mm/48 2型炮初速834m/s,弹头重113kg。上层建筑2侧的炮廓内有12×I 125mm/48 3型炮,125mm/48 3型炮初速780m/s,弹头重27kg,单装炮廓炮座俯仰角-10/+20度。上层建筑顶部有18×I 76.4mm/48 2型炮,76.4mm/48 2型炮初速768m/s,弹重6.2kg,单装甲板炮座俯仰角-15/+30度。

1-4型防护图

在装甲防护方面,1-4型的防护设计风格和1-3-1型基本相同。首尾装甲带152.8mm,在正常排水量下覆盖高度为水下2米至水上3.75米。在舰体中部152.8mm装甲带,在正常排水量下覆盖高度为水下2米至水上5.5米。穹甲倾斜倾斜段厚度为76.4mm,主水平装甲48.6mm,上部甲板装甲为27.8mm。船体垂直防护中所有部位均为152.8mm装甲,进一步提高防御中小口径火炮到能力。

4艘1-4型在1895年开工建造,全部于1898年服役,舷号115-118。
2-4型巡洋舰


1895年度造舰计划除了4艘战列舰,还包括9艘巡洋舰。

DFN要求更改新巡洋舰的武备位置,要增加安装在中轴线的火炮数量,这样发挥火力的效率比已有巡洋舰那种把火炮平均分布的布局高。新巡洋舰即2-4型,2-4型采用了类似1-4型的火炮布局。

2-4型在中轴线上安装4×II 104.2mm/48 3型炮,4个双联装甲板炮座以背负式布局分布在前后甲板。舰体2舷有8×I 104.2mm/48 3型炮,安装在甲板炮座。104.2mm/48 3型炮初速768m/s,弹头重15.7kg,双联和单装甲板炮座俯仰角-15/+20度。每舷火力增强至12门104.2mm炮。上层建筑顶部安装6×I 76.4mm/48 2型炮。舰体中部安装4 × II 458mm鱼雷管,配备24枚鱼雷。

2-4型核心区的舱室布局从舰首到舰尾为前部弹药库;1个锅炉舱,4台水管锅炉;3个锅炉舱,每个锅炉舱有6台水管锅炉;1个蒸汽机舱,有2台往复式蒸汽机。蒸汽机舱有一道中央纵壁分隔2台蒸汽机;后部弹药库。除了蒸汽机舱外,其他舱室均为横向分仓。

2-4型的动力组和2-3-1型相同,有22台水管锅炉和2台往复式蒸汽机,2轴推进。2-4型持续功率9134马力,航速20节。最大功率12179马力,航速21.6节。

在防御方面,2-4型和之前的巡洋舰相同。舰体为全水线长度41.7mm装甲带和后方全长的48.6mm穹甲。

9艘2-4型在1895年开工建造,全部于1898年服役,舷号260-268。

1-4型和2-4型的诞生意味着DFN在当前时代下的舰艇设计走向成熟。DFN认为1-4型和2-4型是最理想的设计,它们的设计将会成为之后DFN舰艇的模板。

第3个6年计划(1898-1903年)的造舰计划


龙联邦政府在1891年正式采纳DFN的海军建设计划。DFN高层认为按照当前的海军战略,DFN需要18艘战列舰和至少108艘巡洋舰。DFN认为当前时代舰艇寿命约为18年,超过此时间后舰艇就会完全过时,作战价值极低。用以上标准计算,龙联邦平均每年需要建造1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

在第3个6年计划,龙联邦会在1898年和1901年度各建造3艘战列舰和15艘巡洋舰。

在第3个6年计划中的建造的作战舰艇均为1-4型和2-4型。

在第3个6年计划中的建造的作战舰艇均为1-4型和2-4型。DFN将1898和1901年度建造的1-4型分别称为1-4型第2批次和第3批次,舷号119-124。第2和第3批次都安装相同性能更好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最大功率29095马力,航速22.3节。持续功率21990马力,航速20.7节。1-4型第2批次和第3批次的主要不同在于采用的装甲技术。第2批次安装第一代表面硬化装甲,第3批次安装性能明显提升的第2代表面硬化装甲。

2-4型方面,DFN将1898和1901年度建造的2-4型都称为2-4型第2批次,舷号269-292。第2批次安装性能更好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最大功率13532马力,航速22.2节。持续功率10149马力,航速20.6节。

在1904年龙联邦完成第3个6年计划后,DFN一线作战舰艇序列如下。

内战时期建造的所有舰艇已经退役。


注释

1-4型的设计放在1890年代外观有点超前。但是,在OTL美国就造出脑洞大开的双层炮塔,背负式设计也就不算什么。1-4型的标排吨位和Majestic级相当,就是尺寸大了一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17:54 , Processed in 0.0272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