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even_nana 于 2016-3-21 15:57 编辑
从实战案例看二战时期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
本帖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先前的二战时期舰队型航母的横向比较中,我针对二战时期的舰队型航空母舰进行了一定解读。从防护设计的角度,应该说已经介绍的比较完善了;然而对于其攻击能力的介绍则并不完善,有所缺憾。
今日翻阅了一些相关资料,打算从实战案例出发,就其攻击能力与各位探讨一下航空母舰的攻击能力。我认为航母所发出的攻击波中的飞机数量是衡量其攻击能力的关键因素,此外从持续作战的角度看,每天发出的飞机架次也比较重要。
美国海军
案例1:TF 17在珊瑚海海战中的攻击波
资料来源:Combat Narratives - The Battle of the Coral Sea, P.13-14 & P.22-23
1942年5月7日
舰名 | CV-2 列克星敦 | CV-5 约克城 | 合计 | 战斗机 | 10 | 8 | 18 | 俯冲轰炸机 | 28 | 24 | 52 | 鱼雷攻击机 | 12 | 10 | 22 | 合计 | 50 | 42 | 92 |
1942年5月8日
舰名 | CV-2 列克星敦 | CV-5 约克城 | 合计 | 战斗机 | 9 | 6 | 15 | 俯冲轰炸机 | 22 | 24 | 46 | 鱼雷攻击机 | 12 | 9 | 21 | 合计 | 43 | 39 | 82 |
案例2:TF 16 & TF 17在中途岛海战中的攻击波(1942年6月4日)
资料来源:Combat Narratives - The Battle of Midway, P.20-21
舰名 | CV-5 约克城 | CV-6 企业 | CV-8 大黄蜂 | 合计 | 战斗机 | 6 | 10 | 10 | 26 | 俯冲轰炸机 | 17 | 33 | 35 | 85 | 鱼雷攻击机 | 12 | 14 | 15 | 41 | 合计 | 35 | 57 | 60 | 152 |
以上攻击波都是分两批发出,随后在空中汇合形成一个攻击波的。
约克城号原先预备发出6架战斗机、34架俯冲轰炸机、以及12架鱼雷攻击机,但最终只发出了半数的俯冲轰炸机,另一半留作预备队。
案例3:TF 16 & TF 17在圣克鲁斯海战中的攻击波(1942年10月26日)
资料来源:Combat Narratives - Solomon Islands Campaign IV - Battle of Cape Esperance, V - Battle of Santa Cruz Islands, P.38
舰名 | CV-6 企业 | CV-8 大黄蜂 | 合计 | 第一波 | 第二波 | 战斗机 | 8 | 8 | 7 | 23 | 俯冲轰炸机 | 3 | 15 | 9 | 27 | 鱼雷攻击机 | 8 | 6 | 9 | 23 | 合计 | 19 | 29 | 25 | 73 |
案例4:TF 58在菲律宾海海战中的攻击波(1944年6月20日)
资料来源:从菲律宾海海战看二战美国航母的攻击能力
根据TF 58的战报,该部队在6月20日下午发出的那波攻击波,由216架飞机构成。
根据各舰战报汇总出的结果:
部队 | TG 58.1 | TG 58.2 | TG 58.3 | 合计 | 舰名 | CV-12 大黄蜂 | CV-10 约克城 | CVL-24 贝洛森林 | CVL-29 巴丹 | CV-17 邦克山 | CV-18 黄蜂 | CVL-26 蒙特利 | CVL-28 卡伯特 | CV-6 企业 | CV-16 列克星敦 | CVL-23 普林斯顿 | CVL-30 圣哈辛托 | 战斗机 | 15 | 15 | 8 | 10 | 14 | 16 | 0 | 0 | 12 | 9 | 0 | 0 | 99 | 俯冲轰炸机 | 14 | 13 | 0 | 0 | 12 | 12 | 0 | 0 | 11 | 14 | 0 | 0 | 76 | 鱼雷攻击机 | 8 | 8 | 4 | 0 | 8 | 7 | 4 | 4 | 5 | 6 | 0 | 2 | 56 | 合计 | 37 | 36 | 12 | 10 | 34 | 35 | 4 | 4 | 28 | 29 | 0 | 2 | 231 |
注释:TF 58当天原定发出2个攻击波,但后来由于情报修正,取消了第二波攻击,此时第一波攻击已经发出,因此第一波攻击中每艘航母的发机量并不特别大。
TF 58的战报中记录与各舰战报记录的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出入,原因不明。
案例5:TF 58在坊之岬冲海战中的攻击波(1945年4月7日)
资料来源:从坊之岬冲海战看二战美国航母的攻击能力
根据TF 58的战报,该部队在4月7日上午发出的那波攻击波,由386架飞机构成。
根据各舰战报汇总出的结果:
隶属部队 | TG 58.1 | TG 58.3 | TG 58.4 | 合计 | 舰名 | CV-12 大黄蜂 | CV-20 本宁顿 | CVL-24 贝洛森林 | CVL-30 圣哈辛托 | CV-9 埃塞克斯 | CV-17 邦克山 | CV-19 汉考克 | CVL-28 卡伯特 | CVL-29 巴丹 | CV-10 约克城 | CV-11 无畏 | CVL-27 兰利 | 战斗机 | 16 | 8 | 6 | 7 | 17 | 17 | 21 | 10 | 12 | 16 | 16 | 12 | 158 | 俯冲轰炸机 | 14 | 11 | 0 | 0 | 12 | 10 | 4 | 0 | 0 | 13 | 14 | 0 | 78 | 鱼雷攻击机 | 13 | 10 | 6 | 7 | 15 | 14 | 14 | 9 | 9 | 13 | 12 | 7 | 129 | 合计 | 43 | 29 | 12 | 14 | 44 | 41 | 39 | 19 | 21 | 42 | 42 | 19 | 365 |
TF 58的战报中记录与各舰战报记录的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出入,主要是在战斗机数量上出入较大,或许是TF 58战报中将埃塞克斯号于0907至0915发出的由8架F6F战斗机和8架F4U战斗轰炸机组成的跟踪编队、以及邦克山号于0923发出由8架战斗机组成的中继通讯编队(合计24架战斗机)也计入了攻击波飞机总数也未可知。
此外,TF 58战报中称搜索编队由40架飞机构成,然而从各舰战报看,则是埃塞克斯号16架、邦克山号24架、汉考克号8架,合计48架,也存在出入。
日本海军
案例6:机动部队在珍珠港作战中的攻击波(1941年12月8日)
资料来源:マリアナ沖海戦―母艦搭乗員激闘の記録, 川崎まなぶ, P.18
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翔鹤、瑞鹤这6艘航空母舰,接连发出了2波攻击波,第一波是183架飞机(零式战斗机43架、99式俯冲轰炸机51架,97式鱼雷攻击机89架),平均每艘航母30.5架;第二波是167架飞机(零式战斗机35架、99式俯冲轰炸机78架,97式鱼雷攻击机54架),平均每艘航母27.83架。
案例7:机动部队在菲律宾海海战中的攻击波(1944年6月19日)
资料来源:マリアナ沖海戦―母艦搭乗員激闘の記録, 川崎まなぶ, P.342-345 & P.352-355
一航战/601空,1944年6月19日,第一波攻击:
舰名 | 大凤 | 翔鹤 | 瑞鹤 | 合计 | 战斗机 | 16 | 16 | 16 | 48 | 俯冲轰炸机 | 17 | 18 | 18 | 53 | 鱼雷攻击机 | 9 | 9 | 9 | 27 | 合计 | 42 | 43 | 43 | 128 |
601空在当天还发出了第二和第三波攻击,但由于飞机数量不足,因此规模较小,不足以代表日本舰队航母的攻击能力。
二航战/652空,1944年6月19日,第一波攻击:
舰名 | 隼鹰 | 飞鹰 | 龙凤 | 合计 | 战斗机 | 5 | 8 | 4 | 17 | 战斗轰炸机 | 9 | 9 | 7 | 25 | 鱼雷攻击机 | 4 | 5 | 0 | 9 | 合计 | 18 | 22 | 11 | 51 |
二航战/652空,1944年6月19日,第二波攻击:
舰名 | 隼鹰 | 飞鹰 | 龙凤 | 合计 | 战斗机 | 4 | 10 | 6 | 20 | 俯冲轰炸机 | 9 | 9 | 9 | 27 | 鱼雷攻击机 | 0 | 0 | 3 | 3 | 合计 | 13 | 19 | 18 | 50 |
隼鹰在第二波攻击后又发出了一个单独的攻击波,由6架战斗机与9架俯冲轰炸机构成。
注释:隼鹰与飞鹰是由货客船改装而成的、龙凤则是由潜水艇母舰改装而成的,其战斗力要逊于正规的舰队航母。
英国海军
早期的英国海军航空兵部队,缺乏像美日那样的大规模集中运用航母的经历,无论是攻击米尔斯克比尔还是攻击塔兰托,都只有1艘航母参加,且放出的攻击波也较小。而美国海军则在多次航母对决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完善了航母战斗群运用的各类技战术细节。在二战中后期,英国海军航空兵部队主要是在学习和效仿美国海军的模式,其较为突出的作战行动,主要是攻击提尔皮茨号,以及英国太平洋舰队所参与的一系列战役。
案例8:钨行动(1944年4月3日)
资料来源:Hunting Tirpitz: Naval Operations Against Bismarck's Sister Ship, G. H. Bennett, P.135-177
英国海军的5艘航母(2艘舰队航母、3艘护航航母)接连发出了2个攻击波,每一波都是由21架梭鱼与45架战斗机(合计66架)构成。每一波攻击中平均每艘发出13.2架,两波合计平均每艘发出26.4架,考虑到这些航母的载机量都较小,因此虽然攻击波不大,但确实已经尽力了。
案例9:英国太平洋舰队在冲绳战役期间的表现
资料来源:The British Pacific Fleet: The Royal Navy's Most Powerful Strike Force, David Hobbs, P.127-128 & P.150-151
二战末期组成的英国太平洋舰队(British Pacific Fleet),充分学习了美国海军的成功经验,是围绕着航空打击力量建设的,由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共同编成的混编舰队。该舰队参与了冲绳战役,被配置在斯普鲁恩斯的第5舰队麾下,其美国编号为第57特遣舰队(Task Force 57),不过当时该舰队麾下只有4艘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以及11艘驱逐舰,搭载了228架舰载机,因此其战斗力大约只相当于美国海军第58特遣舰队的1/4,或者其麾下的一个航母战斗群(Task Group)。
在其参与冲绳战役的第一阶段,TF 57在12个战斗日中共发出了2444架次的飞机,其中有1961架次是战斗机,其余483架次则是复仇者,平均每艘航母每日发出50.92架次。
德国海军
德国海军的齐柏林号,尽管并未建成,但其相关参数是明确的,其载机量为39-41架,配备的2基压缩空气弹射器合计能一次性弹射18架飞机,随后需花费50分钟时间重新准备压缩空气。
从其载机量与单次攻击波最大起飞数量来看,其航空攻击能力大约只与美国海军的轻型航母或日本海军的改造航母大致相当,且只相当于美日两国的舰队型航母的一半左右。且由于弹射完18架飞机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准备压缩空气,因而其在紧急遭遇敌方攻击时可能无法立即发出飞机,这也是一个较大的隐患。
总结
从珍珠港时的日军表现和中途岛时的美军表现来看,美日两国的舰队型航母能够在较短时间(两个紧接着的攻击波)内发出50-60架飞机。而在普通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发出侦察队进行索敌、需要发出战斗机担当防空直卫,因此单个攻击波的飞机数量一般在40架左右。整体来看,美日两国的舰队型航母,在发机能力上似乎不存在很大的差距。英国的航母运用思路则与美日两国存在较大差异,在战争初期时英国人并不热衷大机群攻击波,而是更多地将航母舰载机当做一种击伤敌舰、以便主力舰追上并解决敌舰的手段。至于德国的齐柏林号,由于其设计思路的落后与技术条件上的限制,在攻击能力上与美日两国的舰队航母存在较大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