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2:54
因此也还是设计上的问题,是装备相对数量较多【超过10门】的相对口径较小,取得命中较容易【射速高,数量众多的炮比少量重炮更容易取得命中:火控系统和火力平台相同的情况下】的主炮还是装备少量大口径火炮。尤其是在海上处于数量劣势的一方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00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都把科曼多尔海战忽略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打中——曾经,那伟大的夏亚*阿兹纳布大人说过 ...
这个“有效命中”可不是那么简单呀,引用《舰载武器》杂志“铁十字旗下的巡洋战争”一文中的原话:“不过斯图蒂中将的胜利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毕竟他却在自身损失微乎其微的情况下摧毁了4艘德国巡洋舰,而且超过5%的命中率比后来多格尔沙洲海战和日德兰海战中英国主力舰(甚至德国战列巡洋舰)的命中率还要高一些”,重点在红字部分,5%的命中率还是在自己占射程和航速的双重优势的情况下打对手的巡洋舰取得的,命中率再高也就这个水平了,所以,在战列舰与战列舰的炮战中,打了近千发大口径炮弹只命中十几发不是什么难堪的事,就是看这十几发炮弹能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了,这是个运气问题,只打中一发却打中了弹药库与打中了几十发、近百发却都打在上层建筑上取得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更好些)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03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怎么都把科曼多尔海战忽略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打中——曾经,那伟大的夏亚*阿兹纳布大人说过 ...
在火控和观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双方命中率可以认为是差不多的,大威力主炮的优势就在于能快速的让对方丧失战斗力,一发11寸击中16寸主炮的BB可能会让它战斗力下降(也许能让对方变成瞎子和瘸子,但那得RP爆发),但反过来完全可能是致命的,废掉一座炮塔算轻了,否则就没必要发展大威力主炮了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06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有效命中”可不是那么简单呀,引用《舰载武器》杂志“铁十字旗下的巡洋战争”一文中的原话:“不过 ...
二战中最高的命中率(非打死靶)应该是华盛顿打雾岛,近20%,不过是在7000米的刺刀距离上获得的,水面炮战真的很看RP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13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火控和观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双方命中率可以认为是差不多的,大威力主炮的优势就在于能快速的让对方丧失 ...
但是日德兰,口径大的英国人损失反而比德国人大,而被英国大口径舰炮耕田了的塞得利茨反而赢得了不死鸟的称号,还有比洛特勋章嗯【蛤蟆世界自重】
而且小那么1,2寸,我觉得意义不大,倒是更多的主炮数量可以先取得命中的话,就有机会取得战术优势【尤其是小分队作战中,比如首相对KGV的战例,一发就打残了KGV,让一个可怕的对手丧失战斗力了】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13
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10 13:44 编辑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战中最高的命中率(非打死靶)应该是华盛顿打雾岛,近20%,不过是在7000米的刺刀距离上获得的,水面炮战真的 ...
是呀,这个7000米太近了点,斯图蒂打斯佩还是在12000米的距离上,日德兰海战中双方战列舰的交战距离就更远了,斯佩要是能接近斯图蒂到7000米的话副炮就能派上用场,两艘无敌级战巡能不能打得过斯佩的两艘装甲巡洋舰还不一定呢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15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有效命中”可不是那么简单呀,引用《舰载武器》杂志“铁十字旗下的巡洋战争”一文中的原话:“不过 ...
所以说,落实到战列舰的设计上,我是偏向于装备数量较多的,相对口径比较小的主炮的。只要能够有效毁伤敌人战舰就可以.具体上来说,比如同样的舰体,我倾向装10门12寸比6门15寸要多一些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20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日德兰,口径大的英国人损失反而比德国人大,而被英国大口径舰炮耕田了的塞得利茨反而赢得了不死鸟的 ...
得得得....塞德利茨按正经算法算是沉没以后重新上浮的...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22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得得得....塞德利茨按正经算法算是沉没以后重新上浮的...
那是怎样的正经算法?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23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日德兰,口径大的英国人损失反而比德国人大,而被英国大口径舰炮耕田了的塞得利茨反而赢得了不死鸟的 ...
英国那些BC根本就薄皮大馅,德制12寸穿主装无压力,被公海舰队洗了一遍,中弹17发的厌战就压力不大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28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怎样的正经算法?
那货进运河口时候已经舰首触底了...换哪都算沉了...
后来是一堆港口辅助船卸了炮塔,提供额外排水泵后部分上浮了后,犁着河床拖进来的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35
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10 14:12 编辑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国那些BC根本就薄皮大馅,德制12寸穿主装无压力,被公海舰队洗了一遍,中弹17发的厌战就压力不大 ...
英国人的战列巡洋舰薄皮大馅是小事,炮塔设计不合理才是大事,本来弹药起吊机和弹药库之间就没装防爆门,还敞开着弹药起吊机的舱门,把发射药和炮弹堆在一起放,不沉才怪。至于多格尔沙洲海战,塞德利茨号纯是弹药舱的水兵舍命向弹药舱注水,才救了战舰一命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36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国人的战列巡洋舰薄皮大馅是小事,炮塔设计不合理才是大事,本来炮塔和弹药库之间就没装防爆门,还敞开 ...
英国BC的理念就是不计一切的提高射速...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39
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10 14:30 编辑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国BC的理念就是不计一切的提高射速...
结果在日德兰海战中,在德国战列舰的重炮之下,费舍尔的“速度就是防御”的造船理念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英国流”彻底失败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46
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10 13:48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货进运河口时候已经舰首触底了...换哪都算沉了...
后来是一堆港口辅助船卸了炮塔,提供额外排水泵后部分 ...
那个缺德的基尔运河呀!塞德利茨号进了3000吨水就触底了,没那个运河可能进了5000吨水的吕佐号也能回到港口而被修好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55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结果在日德兰海战中,费舍尔的“速度就是防御”的造船理念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英国流”彻底失败 ...
谁说RN的BC没防爆门了????......
我看日德兰只能说明两件事
1.早期BC的6寸装甲带确实不够用
2.安全生产需时刻牢记
...其他并不能证明9寸甲带不够用,因为那样的话同样证明德国也不够用,因为坦恩也就250而已
http://photo.sbanzu.com/album/photos_m/23279_1339242_4ebca.jpg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4:11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谁说RN的BC没防爆门了????......
我看日德兰只能说明两件事
1.早期BC的6寸装甲带确实不够用
250和152还是完全不同的吧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4:11
本帖最后由 雨忆凌霄 于 2012-2-10 14:28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2-10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谁说RN的BC没防爆门了????......
我看日德兰只能说明两件事
1.早期BC的6寸装甲带确实不够用
德国人的供弹通道上有两道门,弹药起吊机与弹药库之间一道防爆门,弹药起吊机与炮塔之间一道舱门,两道门用机械结构相互闭锁,只能有一道门处于打开状态。英国人的弹药起吊机与弹药库之间有防爆门吗?弹药起吊机与炮塔之间的舱门英国人是有,不过门一直是敞开的,没什么用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4:12
铁公爵 发表于 2012-2-10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英国那些BC根本就薄皮大馅,德制12寸穿主装无压力,被公海舰队洗了一遍,中弹17发的厌战就压力不大 ...
也不能说是压力不大吧...只是没有伤筋动骨
ailimer
发表于 2012-2-10 14:13
雨忆凌霄 发表于 2012-2-10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结果在日德兰海战中,费舍尔的“速度就是防御”的造船理念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英国流”彻底失败 ...
费老爹木有错,他一开始就说过:战列巡洋舰是一种巡洋舰....只是他的继任者都忘记了这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