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eing2707 发表于 2013-1-31 21:34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1-29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雷达的重量和体积足够小,装在飞机上也不会影响飞机的作战性能的时候。

等雷达的功能足够完善,可以同 ...

我得不出这些因素会导致雷达在航空平台上上没有使用价值的结论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 09:27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3-1-31 2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得不出这些因素会导致雷达在航空平台上上没有使用价值的结论


当然得不出这个结论,但是在二战这个时间点上不成熟的雷达系统在航空平台上无法对传统的搜索战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而只能作为传统搜索战术的一种补充,这也是一个实际情况。对于这个事实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

a5mg4n 发表于 2013-2-1 14:51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1-29 2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等雷达的重量和体积足够小,装在飞机上也不会影响飞机的作战性能的时候。

等雷达的功能足够完善,可以同 ...

>>等雷达的重量和体积足够小,装在飞机上也不会影响飞机的作战性能的时候。
這個請等到1980年代
>>等雷达的功能足够完善,可以同时看到目标的距离和高度坐标,可以通过雷达反射尺寸进行目标特征识别,可以实现敌我识别的时候。
這個二戰中就實現了
>>等雷达的准确性足够高,不需要靠肉眼进行核实的时候。
這個就算到現在還不可靠
>>等雷达稳定性足够高,不会因为水汽吸收和热空气湍流造成的杂波干扰就无法工作的时候。
這個就算到現在還不可靠
>>等雷达的工作寿命和出勤率稳定,不会老坏的时候。
這個麼 只要故障間隔的標準差足夠小 就可以說工作壽命和出勤率穩定了 至於這個平均故障間格是1小時還是10天都不影響
你這話前後矛盾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3-2-5 12:45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1 09: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然得不出这个结论,但是在二战这个时间点上不成熟的雷达系统在航空平台上无法对传统的搜索战术产生根 ...

我看应该是你我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2-5 22:22

boeing2707 发表于 2013-2-5 12: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应该是你我没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如果你真这么纠结这个话题,那么要不你解释一下为何二战期间拥有了“成熟”的机载雷达系统的各国为何没有推出一款专用的雷达巡逻机,也没有发展出基于机载雷达的巡逻搜索战术吧?

彼岸花火~ 发表于 2013-2-5 22:30

二战的话我觉得雷达装船上更靠谱

小兵卐瑞恩 发表于 2013-4-16 18:34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1-18 15: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6W吨的航母,两种思路,一种是类似被取消的美国号航母(CV-58)的设计方案,用作能支持45吨重的重型战略轰 ...

弗莱斯特设计初衷也是核打击,出期方案和合众国很类似的。。

patrik 发表于 2013-6-21 23:34

其实美国部分已经实现楼主的战略设想了。太平洋战争后期38/58特混舰队多次从护航航母上补充飞机。

gf4200ti 发表于 2013-6-22 17:15

patrik 发表于 2013-6-21 2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美国部分已经实现楼主的战略设想了。太平洋战争后期38/58特混舰队多次从护航航母上补充飞机。

...

但是护航航母已经可以参与到对登陆战的对地支援了,它们没有小本航母的威胁了,和这理论上对攻有本质上的差别.

a5mg4n 发表于 2013-9-17 01:15

STG44突击步枪 发表于 2013-1-24 17: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背景说明:




来自德国的技术支持使中国得以提前完成了全国的铁路电汽化,在中国内地,象江西、浙江和贵州之间都建有规模宏大的电汽化铁路。
=====
以現在的觀點看 這選擇不太好
德國的電氣化大多是16kv@16 2/3hz 頻率跟電網不同 還得有專用發電站或電動發電機轉換
穿越者來的話 3kv直流(當時的主流之一)或工頻交流電比這適合多了 以中國的鐵路狀況 後者應該最適合
(本位面30年代匈牙利就已經成功了)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1-1 19:49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18 17: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发战斗机格斗强的,德国有Do.335,美国有F5U。都是强到没边完爆同时代单发机的东西。可怜的狗斗之神F5U ...

双发战斗机格斗能力是极弱的,你完全说反了。
DO335空中飞行盘旋能力渣到极点,机如其名,箭,是只箭,也只是一只箭。
最多只能作为截击机来打重轰用。

c47 发表于 2013-11-9 20:27

6万吨航母应该是以搭载喷气机为主要力量的吧......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1-12 14:55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1-1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发战斗机格斗能力是极弱的,你完全说反了。
DO335空中飞行盘旋能力渣到极点,机如其名,箭,是只箭,也 ...

F5U,请自行搜索,不送。

紫鲸舰队 发表于 2013-11-13 09:52

6万吨是超级航空母舰了
装甲、燃油、舰载机
对国力的要求很高啊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9 10:24

本帖最后由 狗苟蝇营 于 2013-12-9 10:26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1-12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F5U,请自行搜索,不送。

二战的几款王牌战斗机,哪一款是双发的?
二战的空战史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F5U这种没有经历过一天实战的技术验证机能说明什么?他是用牺牲速度的方式换取高机动。那种飞形薄饼的设计注定速度是渣。F5U很早就 开始设计,却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做技术验证的人也不是傻瓜,肯定这机有很致命的缺陷。
整个二战的空战史,双发战斗机都只能当战斗轰炸机或截击机用,而不能做为格斗机,唯一象样点的P38,也只能在太平洋上欺负飞得慢的日本飞机,还能只能高度攻击打法,而在欧洲战场面对一堆的高速怪物则损失惨重。
至于DO335,这飞机前后发动机设计倒是可以保证高速度,但缺陷就是盘旋性能极差,这一点法国人战斗的测试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他是很出色的截击机,但也只能当截击机用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9 23:41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12-9 23:57 编辑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9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战的几款王牌战斗机,哪一款是双发的?
二战的空战史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F5U这种没有经历过一天实战 ...

F5U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自己去百度一下再来喷!闭着眼睛脑补有意思?

飞饼本质上是一种变形的飞翼结构,机身能够产生很大升力,螺旋桨推进力有更大一部分作用于向前力矩,抵偿阻力甚至有余——而除了层流翼、薄翼型的野马,那些厚翼型的家伙谁的阻力也不必飞饼小,飞饼的迎风面积一点都不大。

早期的遭遇不过是新鲜事物遭到守旧派的质疑罢了,各行各业都有这种现象,不足为奇。虽然性能对于螺旋桨飞机而言非常强大,但在喷气时代到来的情况下只能为新技术让道,故而没有装备罢了,超级野马超级海盗不也是这个下场。飞饼哪有你说得这么不堪。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10 00:02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9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二战的几款王牌战斗机,哪一款是双发的?
二战的空战史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F5U这种没有经历过一天实战 ...

野马海盗雷电作为单发战斗机可谓性能出色,但以你的说法“也只能当截击机用”,因为盘旋不佳。实际上呢?只要不是脑残的飞行员,都能根据飞机的性能特点选择正确的战术,盘旋不佳玩B&Z啊。照你的说法,岂不是美德两国统统只有截击机,只有擅长盘旋的英系日系才能叫战斗机么?

二战哪有那么泾渭分明,伪概念罢了。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10 10:58

本帖最后由 狗苟蝇营 于 2013-12-10 11:01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10 0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野马海盗雷电作为单发战斗机可谓性能出色,但以你的说法“也只能当截击机用”,因为盘旋不佳。实际上呢? ...

双发战斗机相对单发,成本上要高出近一倍。
P38比起P51造价就几乎是一倍,制造工艺更复杂。
空战中的滚转,盘旋,等性能都不如。
不光是他,蚊式战机,虽然性能极出色,但也只是作为战轰用。
双发战机的综合性价比明显不如单发战斗机。

作为截击机用,利用 火力强,装甲厚的优势打轰炸机比战斗机好用。但要和敌方的战斗机空战,纠缠,或者充当本方轰炸机的护航机时,尤其是后者,双发机的劣势就很明显了。

F5U只有验证机,一些纸面的数据不能说明什么。所有二战的战机,在验证机时纸面数据都是很好看的,正式装备后考虑到一堆实战的因素,进行改装后,重量大增,性能都要下降一截。你拿纸面的数据说事没有意义。

至于我说DO335的盘旋性能极差,并不是说空战要靠盘旋,二战谁都知道空战速度是第一重要。只是DO335在这个问题上是极严重。航空指向性,变向性都很糟糕,被试飞员称为几乎无法变向,可以说是有飞行石 板外号的德机中的飞行石 板的巅峰——DO335代事情是箭,他是一支箭,也只是一支箭。法国试飞员的评价很能说明问题。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10 14:42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12-10 14:43 编辑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10 1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发战斗机相对单发,成本上要高出近一倍。
P38比起P51造价就几乎是一倍,制造工艺更复杂。
空战中的滚转 ...

野马有层流翼这样的新技术,发动机输出功率更是几乎等于闪电两台发动机之和,这才有了这样的性能优势,双发飞机一样可以运用这些技术,从而获得更高性能。比如飞饼,两台发动机的功率之和刚刚与野马后期型持平,而发动机重量基本相同,因此飞饼也可以换装更强力的梅林,即使投入实战重量增加其性能依旧强大。

我并不否认双发机型更贵。以我这样的思路价格可能两倍都不止。但是本次讨论的前提是飞机在航母上的运用。以美国的造船能力为例,航母可以造的更大,而即使提高载机量,由于起飞/回收效率与规划等实际使用原因,百架左右已经是极限了,就算船大一倍、带上更多飞机,也不过白白增加备用机数量罢了。在出动能力固定的大前提下,怎样进一步提升战斗力以配合符合最大造船能力的超大航母呢?只有花更多的钱,把飞机变得更强。

magicfire 发表于 2013-12-14 18:39

狗苟蝇营 发表于 2013-12-10 1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双发战斗机相对单发,成本上要高出近一倍。
P38比起P51造价就几乎是一倍,制造工艺更复杂。
空战中的滚转 ...


我也觉得DO335用来当战斗机用的话决策风险太高了点。

但是如果上双座的DO335用来当舰载的远程截击机+俯冲轰炸机的话,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初P.231方案就是以轰炸机来作为研发目标的嘛,双座的DO335A-6夜战型也是早就有了的,这个改型似乎不是很困难的事。只是最好要将夜战型的30毫米桨心炮给去掉。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六万吨航母怎么造?(超级洋上堡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