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oleil
发表于 2011-8-27 23:46
这倒也不说明别的。只是说米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吹自擂的嫌疑。
典型是,介绍这个原理的人不作结论,然后边上来个人做个结论出来,放在前文旁边,好像两者是一起的。
玩这种小把戏。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7 23:50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7 2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说米国人的STS不能破坏被冒,你拿意大利的70硬化当挡箭牌做什么?
意大利人证明了这个思路是有效的,至于50磅外板能起到70毫米硬化多少的作用,剥离有效性比70硬化低是肯定,至于低多少或者低到几乎无效你能拿出数据来么?拿不出来你就能脑补这是等于0的无效设置了?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7 23:54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1-8-27 2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侧面防护,如果不看装甲带高度的话,美国三款新主力比不过欧洲同行,这已是定论。 ...
其实就是赌这个加厚的外板有多少有效性,失效情况比欧洲同行防御低是显而易见板上钉钉的事,大家都是3W5差不多的技术哪有装了16寸炮,航速不低,还比人家甲厚的道理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06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7 23: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意大利人证明了这个思路是有效的,至于50磅外板能起到70毫米硬化多少的作用,剥离有效性比70硬化低是肯定, ...
意大利的70板是完全渗碳硬化,STS又是什么玩意?自己补习去。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08
L'Soleil 发表于 2011-8-27 2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倒也不说明别的。只是说米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吹自擂的嫌疑。
典型是,介绍这个原理的人不作结论,然后 ...
如果你观察一下某君的言论,你会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无视你的全部发言。
当真是鸡同鸭讲了。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08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意大利的70板是完全渗碳硬化,STS又是什么玩意?自己补习去。
剥离软金属的被帽的效果一定和硬度有关么???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10
本帖最后由 曾经的未来 于 2011-8-28 00:11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剥离软金属的被帽的效果一定和硬度有关么???
不如您来证明如何无关?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14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入您来证明如何无关?
所以在剥离软金属被帽的这个需求上,既不能证明硬度高的更好,又不能证明韧性高的更好,你是怎么得出STS无法起作用的结论的?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18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在剥离软金属被帽的这个需求上,既不能证明硬度高的更好,又不能证明韧性高的更好,你是怎么得出STS无法 ...
文字游戏吗,好,我们都知道意大利人那是设计用来撕被冒的,并且实验了。有证据证明那层STS是美国人设计用来撕被冒的吗?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21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字游戏吗,好,我们都知道意大利人那是设计用来撕被冒的,并且实验了。有证据证明那层STS是美国人设计 ...
没证据证明,但是地球人都看得到主装外板从25磅加厚到了60磅,能给个其他合理的解释么?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26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证据证明,但是地球人都看得到主装外板从25磅加厚到了60磅,能给个其他合理的解释么? ...
既然你没证据又如何得出的优于维内托的结论?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1-8-28 00:29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8-28 00:36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21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证据证明,但是地球人都看得到主装外板从25磅加厚到了60磅,能给个其他合理的解释么? ...
我瞎说一通啊,错误的话请轻拍。
也许是出于结构强度上的考虑。
前者,外置装甲带自身虽然不是整体,但毫无疑问能够提高横剖面刚性,而衣阿华的这种内置装甲带则不会对横剖面刚性有多少贡献。因为从图上看很显然肋骨不是依附于内置的装甲带上而是依附在外板上的。
或者是出于保护水线钢板完整性上的考虑。
总之,在南大衣阿华设计的时候,美国人并没有对外板撕裂被帽有研究,至少没有这方面的文献证据。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1-8-28 00:31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8-28 00:32 编辑
看一看同样是内置装甲带的黎塞留的设计——后者就没有增厚外板
从图上看其肋骨是依附在装甲带那层结构上,因此黎塞留的装甲带给横剖面刚性做贡献,而不需要外板有多大的贡献。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31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你没证据又如何得出的优于维内托的结论?
那个已经推翻了,上一页查到是70硬化不就不成立了????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35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已经推翻了,上一页查到是70硬化不就不成立了????
既然您自己说您推翻了自己,那我无话可说了。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38
本帖最后由 鸡同鸭讲 于 2011-8-28 00:40 编辑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35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然您自己说您推翻了自己,那我无话可说了。
从10楼之前讨论的就已经是这个加厚外板在0-低于维内托的70硬化之间有多大的概率发挥作用,或者这个加厚有更合理的解释了????
PS:自己推翻自己有什么奇怪了,自己理解错了就不是错了么????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44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10楼之前讨论的就已经是这个加厚外板在0-低于维内托的70硬化之间有多大的概率发挥作用,或者这个加厚有 ...
“反了,查了下是70毫米+中空+10毫米+250毫米中空+280毫米主装+50毫米木板,不过对结果应该没影响
只不过意大利人认为70毫米才能剥离被帽,美国人认为50-60STS就能剥离被帽罢了,不过美国版中空的距离明显比意大利版大...”
以上是您的原话。我想您又一次推翻了自己。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1-8-28 00:45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1-8-28 00:45 编辑
是的啊,关于70毫米樱花强于50#STS,鸡同鸭讲已经承认有差距了。这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
包括我自己在内,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作风,一般都是明知自己错了却还在嘴硬{:44:}
别是科京同志的马甲?
科京同志貌似也有这作风。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46
本帖最后由 鸡同鸭讲 于 2011-8-28 00:50 编辑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0:44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反了,查了下是70毫米+中空+10毫米+250毫米中空+280毫米主装+50毫米木板,不过对结果应该没影响
只不过意 ...发表于 昨天 23:50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7 23:33 http://www.warships.com.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巴掌说米国人的STS不能破坏被冒,你拿意大利的70硬化当挡箭牌做什么?
意大利人证明了这个思路是有效的,至于50磅外板能起到70毫米硬化多少的作用,剥离有效性比70硬化低是肯定,至于低多少或者低到几乎无效你能拿出数据来么?拿不出来你就能脑补这是等于0的无效设置了?
102楼说的很明白了,在完全无效到70毫米硬化能发挥效果的区间里能起到多大作用没有数据证明,玩文字游戏有意思么???
曾经的未来
发表于 2011-8-28 01:11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1-8-28 00: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表于 昨天 23:50 |只看该作者
没有数据证明,剩下的就全是您自己的补脑喽?更没有证据的是“美国人设计用外板破坏被冒”,所以我们可以补脑为那层STS起不了多大作用,无视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