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48
主题8
精华2
积分606
金钱242
贡献20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11-4-9
最后登录2025-3-13
在线时间369 小时

下士

|
本帖最后由 左武卫将军 于 2016-3-20 09:40 编辑
将前面的图完善了一下,其实本质上还是没变。
借用小说里的一段话:
虽然这种炮塔布局方式并不美观,后部火力强于前部也的确是有利于逃跑时的火力发挥;但这种方式,却是在长艏楼船型3座主炮塔前提下的最优布置了。
战舰的吨位和性能一定的情况下只能用降低干舷的手法来削减结构重量,以求提升战舰的单舰姓能。当然干舷却是不能无限制降低的,必须考虑战舰的适航能力问题。为了兼顾两者,长艏楼才是最好的选择。
艏楼在舰体中部是作为上层建筑而存在;而到了舰首,由于船体的逐渐变窄,艏楼便与船体在舰首部位合而为一,将舰首的干舷高度整整抬高了一层甲板。如此一来,战舰在舰首部位平白多出了一层甲板的高度,足以有效的提升战舰的航海能力;而由于艏楼的宽度小于舰体,整体长度也只有战舰的三分之二,比起普通的平甲板舰型能节省大量的结构重量。这种也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吨位、以微小代价换取较高航海姓能的方法;,
至于在舰首采取背负,从设计的角度上看,舰首背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费吨位的蛮夷做法。如果要在舰首采取背负式主炮布置,那么2号主炮塔的炮座高度必将得到大幅抬高,而这意味着要增加一大圈额外的炮座装甲重量,且重心也会大幅度提升,造成战舰排水量和横摇性严重飙升。除此之外,为了不被抬高的2号炮塔遮住司令塔的前向视野,整个舰桥也要随之拔高;再加上原来就提升了一层的炮座和炮塔,尤其是战舰的重心也将大幅升高,而这必然会降低稳姓,对战舰的抗倾覆能力则是大大的不利。
至于舰首背负所获得的前部火力优势,其实在战场上并无多大用处!在战列舰数量爆棚的一战时期,列强之间进行海上决战之时,一般都是一大票战列舰排成两行纵列对轰;英德两国分别位于世界海军的一二绝巅,战列舰都是以10艘为单位来计数,其决战交锋则更是如此。既然船在舰队决战中都已经横了过来,大家都是在用舷侧对敌,那么花大代价实现的舰首背负的主炮还有什么额外的意义?
退一步说,一战时期在非决战的情况下仍旧存在大量的小规模遭遇战,比如历史上的赫尔戈兰湾海战和多格尔沙洲海战;即便是这样,舰艏背负主炮一方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为只要对方位于舯部和尾部的主炮射界足够大,那么对方在遭遇敌舰的时候只需及时转向,仍旧可以发扬全部火力。而就算是在追击战中,舰艏背负主炮的一方也很难取得什么实质姓的进展。因为双方都在高速运动,只要距离稍微远一点,其命中率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除非追击方火控精良再加上人品爆棚,否则也是很难对敌舰造成想象中的杀伤。
因此,从战舰设计的角度来看,舰艏背负所付出的代价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它的存在仅仅是能让战舰变得更加高大威猛、深入人心罢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除了采取长艏楼船型这种随着技术的发展所催生的必然产物之外,任何刻意追求背负式的设计,都是拉低姓价比的蛮夷行为!
至于将来无畏舰,完全这可以在此基础上换装主机拉长长度,有了足够的吨位就增加一座舰首主炮背负式炮塔。当然,兄弟不懂舰船设计的数据计算,无畏左右两侧的两座主炮塔,虽然比舰首的中线炮塔低一层,但是两座炮塔的重量肿么也比一个中线炮塔的重量大的多吧?当然,增加的2号炮塔重心提升是必然的,至于能不能和无畏那种布局的两侧低一层甲板布置对称炮塔比重心,真的不得而知。
不过,美国计划中的南卡当时也是四座炮塔,首尾背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