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克虏伯火炮

谁才是二战第一穹甲

[复制链接]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的老铁匠 发表于 2013-4-28 22:48
残弹打大角度RHA,日子也并不好过。受到很大的转正力矩很容易弄碎残弹。
91弹打25度以上蛋碎就是因为弹体 ...

残弹的入射角如果在30到40度之间呢?似乎正是表面硬化装甲强势的角度?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4-28 22:59
在比较大角度命中均质装甲的测试早就作过。即使是在如图所示的角度,即命中法向夹角尚不足50度时(目测也就 ...

这个测试似乎是针对尖头弹?如果是钝头弹的话,均质装甲的作用依然如此明显吗?

PS:如果均质装甲下被帽的存在对击穿的影响很大,水平装甲上的脱被帽体系倒是真有1+1>2的效果了。

列兵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akagizuo 发表于 2013-4-28 22:20
比如面条的结构,按照15度左右布置得主装,前面是70MM的均质装甲,然后是木头,再是280MM的表面硬化装甲 ...

这个木头是干嘛的,剥离被帽的空间?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3 04:33
这个测试似乎是针对尖头弹?如果是钝头弹的话,均质装甲的作用依然如此明显吗?

PS:如果均质装甲下被帽 ...

穿甲弹有没有被帽打均质装甲影响没有打硬化装甲影响大,所以水平剥被帽体系不会有垂直的好
我见过的说法是考虑剥被帽,上薄下厚的装甲等效可以接近简单相加数值。而且上层多厚的甲板能剥15、16寸被帽也不好说,至少我没见过相关资料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ldorin 于 2016-4-13 22:46 编辑
Claret 发表于 2016-4-13 21:20
穿甲弹有没有被帽打均质装甲影响没有打硬化装甲影响大,所以水平剥被帽体系不会有垂直的好
我见过的说法 ...

主要是考虑低速的情形,还要分入射角

比方说炮弹在极限射程对水平装甲的法线角能达到40度到30度左右,恰好是表面硬化装甲的优势区间。所以如果打算把免疫区上限推进到炮弹的极限射程,说不定用表面硬化装甲+剥被帽的体系反而更节省重量--和穹甲+剥被帽的情况类似。
举个例子,大和撸维内托15度内倾的垂直装甲,20km的入射角在31度以上;而按照OKun的炮表,94式和三年式极限射程的对甲板的落角也都是小于40度的。

当然这样的想法似乎还是太简单了,此时无被帽,较低的炮弹速度,较大的入射角对FHA性能的影响都没计入考量。
(而且如果不打算把免疫区推那么高的话,显然还是均质装甲优势)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3 22:40
主要是考虑低速的情形,还要分入射角

比方说炮弹在极限射程对水平装甲的法线角能达到40度到30度左右,恰 ...

极限射程角度意义不大,因为正常交战距离炮弹打水平装甲角度没有那么大,英国的15寸MKI换新蛋后25000码入射角65度左右,3万码55度左右,这还是弹道比较弯曲的炮
硬化装甲不适于水平装甲实战已经证明过了,敦刻尔克的炮塔就是例子
另外多厚的上层甲板能剥掉多大口径的穿甲弹被帽也是个问题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ldorin 于 2016-4-13 23:44 编辑
Claret 发表于 2016-4-13 23:26
极限射程角度意义不大,因为正常交战距离炮弹打水平装甲角度没有那么大,英国的15寸MKI换新蛋后25000码入 ...

是这样的,正常交战距离肯定是均质更好。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有意推高免疫区上限,无论硬化还是均质装甲都得有够厚;这样,虽然FHA对大角度入射性能不佳,但是厚度也够弥补了,毕竟经验式穿深大角度时下降得非常厉害。
      
此外就是考虑剥被帽的性能,假设OKun的理论是正确的,50mm的炸弹甲板都很够用。当然如果剥不掉,可能FHA又不划算了。
  
这里就有个题外话:如果上面的理论是正确的,倒是可以解释为何大和的炮塔顶盖用了表面硬化装甲。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3 23:43
是这样的,正常交战距离肯定是均质更好。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有意推高免疫区上限,无论硬化还是 ...

根据okun的说法硬化装甲在大概30-55度入射角有优势,二战中弹道最弯曲的mk6在3万码大概55度左右,所以水平甲板用硬化装甲得不偿失,而且硬化装甲成本还更高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Claret 发表于 2016-4-14 22:26
根据okun的说法硬化装甲在大概30-55度入射角有优势,二战中弹道最弯曲的mk6在3万码大概55度左右,所以水 ...

55度也就是法线角35度,所以和海平面夹角从35度到60度范围内正好是okun认为的FHA优势范围,以mk6计,就是从28km到极限射程。
当然成本是上去了,的确没错。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节省重量了。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5 02:35
55度也就是法线角35度,所以和海平面夹角从35度到60度范围内正好是okun认为的FHA优势范围,以mk6计,就是 ...

mk6是二战中最弯曲的炮,在3万码入射角才能到55度,其他的炮要更远
二战条件下大部分战列舰交战都在25000码以内,虽然各国战列舰火控可以支持3万码交战,但我没见过哪国交战手册规定拉开3万码进行决战的,一般情况还是要拉近距离。水平装甲用FHA追求3万码以上的防御效果,而牺牲正常交战距离的防御效果,实在是得不偿失

列兵

七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6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oldorin 于 2016-4-16 02:31 编辑
Claret 发表于 2016-4-15 12:20
mk6是二战中最弯曲的炮,在3万码入射角才能到55度,其他的炮要更远
二战条件下大部分战列舰交战都在25000 ...

是这样的, 按照二战的实际情况,没必要把免疫区上限推那么高,为了额外的水平厚度牺牲垂直防御的确很不划算。

推高免疫区上限是考虑一些更架空的情况:比方说雷达火控和计算机进一步发展而飞机并没有出现或者效能很低。那这时候远距离决战就是一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计算机的发展会进一步导致减装药吊顶成为常规化的技术,那这时候水平甲就很重要了。
当然,以上仅仅是架空。

上士

九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6-4-1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noldorin 发表于 2016-4-16 02:29
是这样的, 按照二战的实际情况,没必要把免疫区上限推那么高,为了额外的水平厚度牺牲垂直防御的确很不划 ...

二战时期火控系统最好的前卫已经可以支持在3万码有效交战了,衣阿华的火控在30000码+也证明具有不错的精准度,但即使有先进的火控,我也没见过各国交战手册把3万码以上作为决战距离的
减装药是射程是个问题,mk7减装药射程只有24180码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22 , Processed in 0.0262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