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之前的回复,现在看逻辑也是对的:
我现在感觉 重巡问题(定义为6寸以上的巡洋舰)在不完全禁止主力舰建造的前提下的自然趋势会有两种:
首先是常规轻巡做有限的强化,追求在轻巡对抗中的优势,比如霍金斯、古鹰,而它们面临的问题是8寸级别主炮必要要求更复杂和主力舰化的结构。那么趋势是要么退回6寸,变成翡翠那样完美的6寸巡。要么再做有限的强化,到早期条约巡青叶、郡那个水平为止,保持8寸火力、炮塔结构,造价至多是主力舰的1/3左右。而这种船反雷击能力是不够的,而且相对昂贵,数量不足以支持海军需求。所以还得另造小型而便宜的舰队巡洋舰,所以在资金限制下这种船的数量是有限的,正如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人对标法国巡洋舰的那些二等巡。
当强化轻巡的趋势出现,而进一步的强化会显得太贵而不值当的时候,人们就会自然去考虑2万吨以上的所谓巡洋舰杀手。这个区间非常大,从8寸炮到14、15寸都可以。造成什么样取决于财政状况、有没有库存旧炮以及偶然性。如果条约的设定是限制主力舰建造而不是禁止主力舰建造,那么各国仍会力求主力舰战斗力最大化,而这种掣肘主力舰资金和决战实力的巡洋舰杀手是不受欢迎的,即便放开主力舰建造,海军军费有限,恐怕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把旧战巡直接改为巡洋舰杀手,就如风帆时代的razee。
这种强化轻巡与巡洋舰杀手的数量规模,取决于同时期主力舰的性能,尤其是航速,与它们的偏离程度。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战列舰普遍很慢,只有一等巡洋舰能够对付对面的大型巡洋舰,那么一等巡洋舰再贵也是得造的。而到了二战前,新锐主力舰都是高速舰,那么巡洋舰杀手的优先级和数量需求就会被极大的冲击,类似于被前卫直接干掉的丘吉尔大巡。从这一点看,在假定的无条约时代,强化轻巡和大型巡洋舰都可能出现,都可能会像条约巡和超甲巡那样引起短暂的恐慌,但最终它们的规模和地位都会是比较边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