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80
主题0
精华0
积分370
金钱190
贡献0
阅读权限255
注册时间2014-8-16
最后登录2015-4-11
在线时间200 小时

大校
论坛贵宾

|
坦克炮这类的小空间内使用的大威力直射炮来说
平衡机之类的根本就不会考虑
倾斜补偿什么的可以直接做到火控装置里
甚至是不补偿(当然这个要和瞄准具一体考虑,对50年代前的设计是根本就不考虑)
越简单炮室内空间占用越小越好
另外俯仰机构也是如此
由于炮手座位的固定
火炮俯仰机构手柄、方位旋转手柄的高度和位置要组合到一个同时满足方便转动的地方
瞄准具的目镜同样的需要根据成员座高布置到头部合适的位置
这个炮手的坐姿尺寸和卫之又会反过来限定炮手侧装甲的厚度和倾角
炮手对侧的装填手位置也是一样
不过由于装填手位置偏后这个对前装甲倾角的限制要小一点
大家经常会发现坦克炮塔通常左右部分都不会对称
上面那个就是主要的原因
装弹的问题
即便是楔式炮栓炮尾上有便于装填的缺口
但是你总要在炮尾后面能够摆下一发整装弹才便于装填吧
就如同战舰主炮后面的装填托盘
你不摆上炮弹那么怎么去推弹上膛闭闩
退壳的问题
首先要明白半自动炮闩抛壳动作的原理
这个是要利用到后座和后坐力的
闩块驱动装置会在后座过程中储存部分或做能量
在后座接近到位的时候通过释放这部分能量驱动闩块
完成开闩动作
闩块开启到位的动作同时会带动抽筒子拨动弹壳向后
这个时候炮尾后座完全到位并且开始复进
这样子一来
向前复进的炮身和被拨动向后运动的弹壳之间由于运动方向和速度差就分离开了
炮身复进到位的同时
空弹壳自然地就甩出来了
为什么要说炮尾后要保留后座长度和弹壳长度
这个主要是应对俯角射击的情况
封闭战斗室是有顶部装甲的
如果炮尾后空间不够
在弹壳抛出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
弹壳就有可能跟随炮身向前方运动再次进入弹膛
装填手可以坐姿装弹的
但是首先要坐稳、位置要合适
更重要的是弹重不能太大
待发弹的位置要尽量靠近炮尾而且高度差不能太大
就是说装填手最好只作转身和推弹动作尽量少做提弹和举弹动作
至于炮塔内高度
大家一般都在1600~1750上下(内部净高)
一般是满足站姿略弯腰即可
吊篮直径一般满足车体内部旋转自如即可
通常情况下会尽量做大
因为便于装设备并提供足够的人员活动空间
现在一般认为距离地面高度在700毫米以下就不是直射打击的有效区了
不过在考量到弹片、地雷之类的非直瞄打击
下部车体的垂直面装甲厚度最好不要低于40mm
奥
另外你那个设计
顶、底装甲都欠了一点
考虑到6寸炮炮击
顶装甲最好不要小于20
下面吗
起码前面三分之一不要弱于20
否则就有大麻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