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巴掌

[舰艇设计] 改良型新Z级远洋装甲驱逐舰(有多种配置,可外销)

[复制链接]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1-7-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早期反舰导弹,拦截未必容易,但其抗干扰能力杯具却是不可忽视的。还是要想办法完善才行。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禁止访问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元老荣誉纪念章

发表于 2011-7-1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胡子 发表于 2011-7-1 19:04
强烈抵制滥用末日科技的先河!
强烈号召英国将“高脚柜”动力制导化、米国核装药鱼类、炮弹上舰用来对付巴 ...

偶当年的提议是其他国家可落后2-3年或在某项主要指标大幅落后
我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1-7-1 19:41 编辑
113号驱逐舰 发表于 2011-7-1 19:16
可是你在本帖中架空反舰导弹

Hs-294是史实的反舰导弹,而且也能从地面或军舰上发射升空。Hs-294自重2.2吨,推力590千克(作为对比,V-1导弹自重2.2吨,推力270千克)。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1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巴掌丫丫理念的进化,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正如SB某人说的,勇气和智慧可以随时涌现,而装备和补给就不行了。诚哉斯言,巴掌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思路灵感。通用平台、标准化的动力作战模块集成为多功能舰,在二战理念有些超前,而技术储备完全可行。尤其应该出现在工作严谨的德国,八九十年代畅销一时的MEKO系列护卫舰就诞生在德国。高速、重火力又浮现出滨海战斗舰的理念。所以不应片面强调远洋的。

动力舱段可以模块化,远洋和高速本不可调和,驱逐舰本不是独立作战单位,可考虑分为两种,远洋的31节加大续航力,滨海的36节短腿,相应的动力舱段和油舱可以互换,考虑对英登陆作战,还可以作为预留的两栖舱段,储物、装大发登陆艇等。

侦查模块可以分为对海和对空,二战对空靠雷达,对海靠水侦,这个部分应该放在尾部,便于布置弹射器吊车,和飞行大艇的拖曳设备,如有反潜模块也在在此段替换,这三项功能不大可能重叠的。

舰的中段可以布置雷击模块或防空模块,这两者也是鱼与熊掌之别。

前段无疑留给火力模块最为合适,对海对陆自然更应通用和呼唤。可以考虑对空品字三台双联104速射,对海两台背负的双联150,对陆单联203。

常规布局可以如上分为三段,当然也可象大井北上那样为了功能异化,比如对陆时全203,防空时全104。只要模块通用互换,这些变化就如补给般方便。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1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战争是体系之间的对决,德国体系里的优势技术飞艇一定要大丫特丫的,要考虑海上支援舰对,补给后让其升到超高空当卫星和预警机,如有核武也可预置其上,作为三位一体的组成部分。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速射炮,美国伍斯特的双联152高平两用炮12发/分钟,可惜故障频发,英国虎上的双联152炮20发/分钟,两个炮塔一分钟倾斜80发,超过战时南安普顿12管的60发,且弹药库减少,大大方便了集中防护。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巴掌先丫速射炮,可以极大地改变各级巡洋舰驱逐舰的布局和相对优势。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巴掌不可不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history 发表于 2011-7-1 20:33
祝贺巴掌丫丫理念的进化,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正如SB某人说的,勇气和智慧可以随时涌现,而装备和补给就不 ...

非常感谢history兄传授经验。

同时实现高速和远洋的代价是大吨位,也就是我现在这个方案了。关于是否应该区分近海型和远洋型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德国在不同战争阶段可能作战的侧重点不同,如开始在近海,逐渐扩散到远洋。如果区分近海型和远洋型,就意味着可能在某个阶段只有一半多些的舰艇适应战场,如果区分设计不能将标排降低到不区分的三分之二,那反而倒有些得不偿失,不知兄台计算过与否?

速射炮方面,德国也有150级的,如纽伦堡号巡洋舰的三联装150mmL/60炮塔,最大射速也为12发/分,而且早在1935年就已服役。不过即便是速射炮对付S系列鱼雷艇也并非想象中那样给力,如装满伯福斯、厄立孔的盟军驱逐舰就被德国鱼雷艇击沉12艘之多,而丧命舰炮之下的德国鱼雷艇吨位总和还达不到1艘驱逐舰。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2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滨海作战的问题,德国面临的场合是很多的。海军弱势时战场在波罗的海沿岸,占领法国后集中到英吉利海峡,可看看一战,公海舰队实力一旦可堪决战时,就马上拓展到了英国沿北海海岸线,这时S艇就力不从心了。二战的希佩尔分队,可不止几条BC了,会混编齐柏林和滨海战斗舰,依靠珍珠港式的偷袭,达成局部暂时的制空制海,参考沙格欧三舰突破海峡一役,英国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也就几条驱逐舰。为了安全,BC和航母会远程支援,而持续近岸的打击就靠这些滨海舰了。此时高速重火力至关重要。


说起这个纽伦堡的忽然速射,是很奇怪,怪就怪在这个速射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战时期各国6寸轻巡配炮,通常理论射速6-8发,15 cm/60 (5.9") SK C/25装于K级、莱比锡都是6-8发/分钟,装到纽伦堡就忽然速射了,变成了10-12。而此后研发的15 cm/55 (5.9") SK C/28 ,就是装备了BSM、沙格,和拟装备齐柏林、M的新炮,射速又变成6-8发/分钟了。考虑莱比锡是纳粹上台后搞得第一条“大”舰,这个指标是不是有放卫星,向元首献礼的成分,偶深表怀疑。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history 发表于 2011-7-2 10:12
关于滨海作战的问题,德国面临的场合是很多的。海军弱势时战场在波罗的海沿岸,占领法国后集中到英吉利海峡 ...

估计这个12发的射速是指一个炮塔一分钟的射速吧~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1-7-2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纽伦堡的炮的射速空前绝后的确可疑,我也没见到什么资料详细介绍这个问题,推测很可能是因为高射速带来故障率高而不得不改回相对较慢的射速。至于女皇说的单炮塔每分12发是不可能的,就算全手工装填也不只此数。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1-7-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go229 发表于 2011-7-2 11:40
纽伦堡的炮的射速空前绝后的确可疑,我也没见到什么资料详细介绍这个问题,推测很可能是因为高射速带来故障 ...

有啥不可能的,一分钟12发,等于四次齐射,每次齐射间隔15秒,瞄准,装填,发射,观察着弹点,然后调整,装填,再发射,很正常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骑士铁十字勋章纪律委员全球架空纪念章装甲精英提督之心

发表于 2011-7-2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风之旋律 的帖子

这是战斗射速,显然不会用来说明炮塔最大射速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纽伦堡号炮塔的重量是每座147吨,其它德国轻巡的炮塔是每座137吨,两者的辅助机械不同。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掌 发表于 2011-7-2 13:05
纽伦堡号炮塔的重量是每座147吨,其它德国轻巡的炮塔是每座137吨,两者的辅助机械不同。 ...

主要是防护不一样,K和莱比锡炮塔装甲30mm,纽伦堡80mm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掌 于 2011-7-2 13:31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1-7-1 19:18
对于早期反舰导弹,拦截未必容易,但其抗干扰能力杯具却是不可忽视的。还是要想办法完善才行。 ...

美国后期得以干扰德国制导炸弹,不是因为地摊文学里YY的“电动剃须刀”,而是因为在意大利缴获了制导炸弹实物,再根据实物研制出干扰机(其实就是仿造一台遥控机的信号发射器,但前提是必须将其缴获)。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2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心目中理想的速射炮,其实就是战后英国虎级轻巡上的装备:
6"/50 (15.2 cm) QF Mark N5 ,仰角-5到80度,射速20发/分钟,双联炮塔重156吨;
3"/70 (7.62 cm) Mark 6 ,仰角-15到90度,射速90发/分钟,双联炮塔重38吨。

按克虏伯的技术,应该能达到这个水平。就此轻巡形成双主炮塔,两-四防空炮的格局,大大简化了火力系统的配置,方便其多用途的实现。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一来可延续副炮口径为主炮一半的优良传统,当初前无畏主炮12寸,副炮6寸,多和谐的数字。一战出现了15寸主炮,副炮就该增强到190,16寸的就该装203,假如多拉上舰的话,406就是她的副炮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history 发表于 2011-7-2 13:44
我心目中理想的速射炮,其实就是战后英国虎级轻巡上的装备:
6"/50 (15.2 cm) QF Mark N5 ,仰角-5到80 ...

德式的三联150mm炮岂不是更适合?本舰的吨位刚好足够布置两座,如果使用纽伦堡那种,6门一分钟最大可以发射72发炮弹,接近于条约轻巡了,打驱逐舰岂不是压倒性优势?

上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1-7-2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istory 于 2011-7-2 14:22 编辑
巴掌 发表于 2011-7-2 13:54
德式的三联150mm炮岂不是更适合?本舰的吨位刚好足够布置两座,如果使用纽伦堡那种,6门一分钟最大可以发 ...


三联轻量化困难,你的船小,放不下的,不然利安德、水仙都上三联了。双联就方便多了,沙格上的双联炮塔120吨,BSM上的110吨,利安德水仙上的90吨,Z上的60吨。K级舰宽15.3米装三联已经是极限了,还和动力打架,你的宽度才13点几。除非按我说的集中在前面,背负布置,那三联12发也马马虎虎抵得上双联20发的,当然得丫丫成高平两用的。再加四个三寸速射,无论防空对海,多用途互换,效果比你的四台128好五倍。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1-7-2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history 发表于 2011-7-2 14:04
三联轻量化困难,你的船小,放不下的,不然利安德、水仙都上三联了。双联就方便多了,沙格上的双联炮塔12 ...

高平两用就难了,还得轻量化。按照不架空子系统的原则,我看多数还得用4-5座128双联,只能生产少量不能对空的安装三联两座150mm炮塔的舰只,用于对岸支援或压制敌驱逐舰引导鱼雷艇攻击。

我认为三联两座150mm炮塔还是应当首尾各一座,因为前方背负会造成重心太高,后方的炮塔不在发动机舱上方,与发动机舱无冲突。柯尼斯堡级采用炮塔错位布置也与动力舱无关,是为了同时有两座炮塔能向前方射击。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1 23:04 , Processed in 0.0239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