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229 于 2012-10-11 11:35 编辑
我们这个世界,尤其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是惯性的,而这种惯性就导致了很多在现在历史看来是很具有决定性的事件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行改变一种重大事件的设定会导致很多连锁反应,而很难认为这种连锁反应不会对技术的发展产生影响。题目中的设定带来的后果也是如此,如果诸位不能以具有历史纵深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把一战没有爆发这件事儿看做一个孤立的事件,那么只能是自说自话,最后使讨论朝着嘴炮甚至人身攻击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无意义的。
要是讨论这个架空问题,我们就得看看一战前和一战期间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知道了源,才能知道流。从海上力量来说,一战前的欧洲海上力量状况,可以归结为:英德海军竞赛,法俄急起直追,面条闷头造舰,奥匈。。。。算了不说它了。。。。。。总之,这是一种群雄逐鹿的态势,至于法俄在一战前的庞大造舰计划案,想必已经家喻户晓,这里不再多说,这里的关键是:这些造舰计划不是嘴炮,而是正在实际实施的,且有可行的财政解决之道,法国的诺曼底级,俄国的超无畏,面条的卡拉乔洛都是实际投入建造的。至于军备竞争如火如荼的英德,更是各有计划,但是很多人一提起英德军备竞赛,很快就会一跳而提到德国的造舰经费只有英国的不到一半,对英国有着数量差距,且数量差距日益拉大,却不曾认真研究英德的主力舰数量差距是怎样拉大的。1912年是转折的关键,因为这一年英国决定将对德备战上升为国家行为,而德国则开始对法俄备战。于是从这一年开始,英国开始疯狂的大量建造军舰,女王级和R级都是这一时间之后扩充的产物,而德国则开始疯狂的扩充陆军,一战最强的战列舰巴伐利亚级甚至因为投入给海军的物资不足而被迫推迟开工,双方的数量差异开始拉大,而在此之前,实际上双方的数量差距并未拉开。有意思的是,霍尔丹访德的时侯,提尔批次曾经将德国海军的扩军计划和盘托出,而这件事儿被国际大嘴巴丘吉尔立刻的捅给了新闻界,弄得举世皆知,而这正是对德备战上升至国家行为的导火索。不过我们需要看到的一点是:在短暂的爆发过后,英国人也萎了。我们知道女王级开工于1912-1913年,本来计划建造6艘实际建造了5艘,R级开工于1913-1914年,本来计划建造8艘实际建造了5艘,注意,这2年期间没有一艘战列巡洋舰,且被取消的战舰无一例外的都是开工日期位于1914年8月以后的,这正是一战爆发的月份。然而,在大战如火如荼的1915,没有任何一艘使用新的预算的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被投入建造,开工的声望级用的是被取消的R级的预算,所以他们的名字也都是以R开头,而到了1916-17年开工的4艘胡德就是全部计划,而且由于1917年的某情报显示德国人停造主力舰而将后3舰取消,这标志着英国的政策实际上已经由两强标准转而变成专门对付德国,后3艘胡德的取消就是明证。综合算起来,在1912年10月-1917年11月间,即使在备战状态下英国拼命开工造军舰,它的能力是战列舰10艘,战列巡洋舰6艘,平均下来每年3.2艘,由此可以推定这就是英国人可持续的建造数字。而史实忙于陆上扩军和地面战事的德国人在同期的1912年-1917年11月间则有1艘德弗林格尔级,4艘巴伐利亚级,4艘马肯森级,1艘约克级投入建造,平均每年2艘,且值得注意的是,在1916年7月以后至1917年11月间,没有1艘主力舰投入建造——这显然是由于日渐吃紧的陆上战火。以上部分是史实情报,能够为我们提供最直观的信息。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上,如果一战没打响,英德海军实力对比会怎么样?作为疯狂造舰备战的英国,其史实主力舰产能恐怕就是极限,而不再受陆地战事拖累的德国,则可以开工另外两艘约克级。那么仅以以上部分计算,到了1919年,英德双方的海军力量对比应该是这样的:
英国:
战列舰:
无畏级,1艘;
柏勒洛丰级,3艘;
圣文森特级,3艘;
海王星级,1艘;
巨人级,2艘;
猎户座级,4艘;
KGV级,4艘;
铁公爵级,4艘;
伊丽莎白女王级,5艘;
R级,5艘;
以上战列舰合计:32艘。
战列巡洋舰:
无敌级,3艘;
不倦级,3艘;
狮级,2艘;
玛丽王后级,1艘;
虎级,1艘;
声望级,2艘;
胡德级,4艘;
以上战列巡洋舰合计16艘;
德国方面:
战列舰:
拿骚级,4艘;
赫尔戈兰级,4艘;
凯撒级,5艘;
国王级,4艘;
巴伐利亚级,4艘
以上战列舰合计21艘
战列巡洋舰:
冯德坦恩级,1艘;
毛奇级,2艘;
塞德利茨级,1艘;
吕佐夫级,3艘;
马肯森级,4艘;
约克级,3艘;
以上战列巡洋舰合计14艘。
这样看来,英德之间的战列舰对比为32::21,战列巡洋舰队比为16:14。当然,考虑到女王级有一艘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即被取消,R级后3舰的预算被挪用为2艘战巡,实际上英德双方的战列舰之比更可能是36:21,而战巡之比则将变为14:14。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数字对比。
但是如前所述,大历史环境的变化也将导致具体技术细节的变化,比如,胡德就不会因为日德兰而修改图纸,因此还将是前日德兰型舰艇,主装也将是原本计划的8英寸,双方的炮塔防火问题由于没有多格尔沙洲和日德兰而未必会很快得到改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所以,最终的结果将是:从数量上看,德国主力舰居于弱势地位,而英国养了一票很快就会过时且容易点大炮仗的渣渣。差不多就是这么回事儿。
另PS,有多少人真的认为前述14艘英国战巡能打得过德国那14艘战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