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楼主: seven_nana

Nathan Okun大口径舰炮穿深表

[复制链接]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8-26千码距离上,SK C/34的穿甲能力也与M1935的很接近了。
这还是830的初速呢,要是820或者785的初速,看来是SK C/34反超了。

怨不得那论坛里有人说德国炮弹对倾斜装甲的穿透能力比英国炮弹强,看来也比法国炮弹强。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1-11 14:19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11 14:02
偶有个问题,装甲板可否采用冷锻方式,众所周知,冷锻出来的东西,相当结实,但是缺点就是太费时费力,但是 ...


英国装甲板应该是经过锻压的,而德国装甲板没有。
见对1946年英国对提尔皮茨号装甲测试报告的探讨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4202-1-1.html
里面提到了:
In regard to manufacture of the finished armour plate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German practice is to roll direct from slab ingot without forging, to avoid as they say, lamination in the finished plate
而且从这句话看来,德国采用的这种方法(我的理解是从锭或者厚板直接轧制成型),比英国采用的锻造方法更好,因为可以避免lamination问题(我的理解是分层趋势)。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的设想是弄点万吨级压力机,就跟古代制造冷锻铠甲一样,将已经成型的克虏伯装甲板再通过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冷锻,强化为冷锻装甲,不知道可行不~一艘战列舰的制造周期是4年左右,从战列舰设计完成开始进行装甲板锻造,应该可以赶上进度吧。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11 15:12
偶的设想是弄点万吨级压力机,就跟古代制造冷锻铠甲一样,将已经成型的克虏伯装甲板再通过几百次甚至上千次 ...

先冷锻再渗碳,否则碎了。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11 15:12
偶的设想是弄点万吨级压力机,就跟古代制造冷锻铠甲一样,将已经成型的克虏伯装甲板再通过几百次甚至上千次 ...

我认为装甲板不宜叠层锻造,因为层与层之间结合不牢固,从而降低防护性能。估计这就是上文中说的 lamination 问题。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1-11 16:36 编辑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11 15:20
我认为装甲板不宜叠层锻造,因为层与层之间结合不牢固,从而降低防护性能。估计这就是上文中说的 laminat ...


我觉得不光如你所说、不能对层叠成形的装甲进行锻打,即使分层锻造,也应当在硬化之前进行。无论哪家的装甲,硬化层都是硬度很大韧性不佳,经受锻打冲击恐怕只会起反效果吧。当这块钢板渗碳之前、还处于“匀质”状态下的时候,似乎才是锻打以增加其密实程度的最佳时机。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算的似乎只限于同口径级别,而且刚刚注意到他计算的东西里,几个角度数据是和NW上出入较大,而且这种计算方式对比似乎应该限于同口径对比,否则莫说是安莎尔多,即使SKC34在穿深上也直追Mk7和94,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且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他对比的几种火炮大体口径集中到了380毫米这个级别上,以上口径的只有两种,而结合哪怕是广为流传的经验式,这种差距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毕竟初速方面就以大和来说,并不低,而且弹丸重量也摆在那里,或许这和大和级火炮测试样本运到美国没有进行进一步测试而只是初步计算公式后就销毁有关,所以数据出了问题,按理说,这种经验式推断的垂直穿深大体顺序还是在15英寸级别上,面条第一,德法相近而老Mk1垫底,但说到面条的炮垂直比肩甚至不少时候超过Mk7和94就说不过去了
至于穿甲弹的问题倒是看过类似信息,就是美国装甲硬化的很厉害,而自家的穿甲弹强化的程度很高为此达到最强的风帽和弹体强度,以至于不惜减少内部装药,对于原理上类似的KCNA和ClassA都有较好的破坏性,但就怕碰上P1935A这样延展性较好的,而且到了大口径的时候对于高厚度的VH破坏性也不佳,因为这两种尤其是前者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以柔克刚,具体详情如何还待考察。

而且装甲方面似乎也有问题,作者本人对于某种装甲是不是存在认知的细节错误,比如过去英国装甲强过美国20%多以及那个迷惑过很多人的日本装甲只相当于美国装甲84%一类信息,或者是因为受限于无法得到很多样本从而无法在不同厚度区间对比不同种类装甲,因此错用了不同区间数据,进而导致可能测试的某样本种类表现好,赶上那是其优势区间,而质量不佳的恰好又不是或者计算错误,比如VH,毕竟当时84%的数据就是Mk7近距离打靶测试660毫米样本的等比推算数据,而没有考虑其他种类装甲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放大到类似厚度后的问题,所以结合这些没有被发现的问题和错误,就容易在不同口径穿深上算错了

光看一个对日式装甲的穿深,老Mk1超过Mk7就看不下去了,再如何相克性存在,年代技术弹丸质量,口径和初速差距也不至于如此,所以这东西仔细想来明显不适用于不同口径对比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克虏伯火炮 于 2013-1-11 16:28 编辑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12
推算的似乎只限于同口径级别,而且刚刚注意到他计算的东西里,几个角度数据是和NW上出入较大,而且这种计算 ...


表格只是截选了几个,而且也是一部分。
请到主贴的链接中看一下,那网页的最下面是美、日、英、德、法、意六国各种火炮穿深计算结果。

另,关于你说的MK7穿深问题,表中选定的是使用早期炮弹,也就是45年之前的炮弹数据。45年之后由于新炮弹性能好得多,穿深有了明显增大。
炮弹的不同,对穿甲有相当大的影响。美国测试日本那块183毫米装甲板的时候不就换用了新式炮弹么,其测试结果完全不一样。

总的来说除了我从德国15/16寸炮的数据提出的质疑之外,别的方面到都还勉强说得过去,至少在我所掌握的有限资料之中我找不到可以确实反对它的。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11 16:25
表格只是截选了几个,而且也是一部分。
请到主贴的链接中看一下,那网页的最下面是美、日、英、德、法、 ...

那个网站是不是得要翻墙,我这里不大方便,兄台若方便能否彻底截屏供大家参考,具体的最后数字和NW有多大出入,个人还是觉得这种比较对高口径的太不利了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28
那个网站是不是得要翻墙,我这里不大方便,兄台若方便能否彻底截屏供大家参考,具体的最后数字和NW有多大 ...

看第二个链接,那是本坛的镜像,不用翻墙的。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11 16:29
看第二个链接,那是本坛的镜像,不用翻墙的。

越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SKC系列的380比406强,3年式比94强,有些无厘头了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12
推算的似乎只限于同口径级别,而且刚刚注意到他计算的东西里,几个角度数据是和NW上出入较大,而且这种计算 ...

你说的装甲问题似乎不太可能!作者这篇文章09年出的,而测试报告差不多05年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网上看到了,对于作者来说肯定更早的接触到这类解密资料,所以不大可能存在对某种装甲的误读吧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42
越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SKC系列的380比406强,3年式比94强,有些无厘头了 ...

3年式明显不如94,你一定是看错了。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刚才翻了一下作者那篇装甲的成与02,晚上去查查测试报告的解密时间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虏伯火炮 发表于 2013-1-11 16:48
3年式明显不如94,你一定是看错了。

几个得分上几乎不亚于94,虽说只是偶然几个但也太不可思议,而且德国那边的数据也似乎说不通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ssvcrtfi79 发表于 2013-1-11 16:45
你说的装甲问题似乎不太可能!作者这篇文章09年出的,而测试报告差不多05年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网上看到了, ...

最初关于美国海军测试信浓的那个报告也是最初见于2009年的,同时纠正了那个84%的传言

大校

论坛贵宾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50
最初关于美国海军测试信浓的那个报告也是最初见于2009年的,同时纠正了那个84%的传言 ...

不可能是09年,如果你是指09年从东亚人手里看到这份报告的话

下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3-1-1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种测试多半也和不同种类装甲没有在全部主要区间都获得合适样本有关,难免有疏漏,光一个Mk1接近甚至部分方面超过Mk7就很让人无语了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11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94 发表于 2013-1-11 16:56
不过这种测试多半也和不同种类装甲没有在全部主要区间都获得合适样本有关,难免有疏漏,光一个Mk1接近甚至 ...

尽信不如无。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一级铁十字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旗手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1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炮弹结构、材质性能对穿甲的影响也相当大。就拿那块183毫米装甲的测试来说,使用MK21-3炮弹,则其“质量”与美国这一厚度的平均质量相差很大,而用MK21-5测试,则二者的差距就小多了。可见使用不同的炮弹,对击穿速度是有显著影响的。
二战时期仍然是德国英国炮弹性能比较先进,而美国日本差一些。
如图是德美日三国APC弹头对比,颜色深浅表示硬度的不同,越深越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x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3:07 , Processed in 0.0257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