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二战六万吨航母怎么造?(超级洋上堡垒计划)

[复制链接]

上尉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3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动感炮神 于 2013-12-23 23:53 编辑
cool4587 发表于 2013-12-23 13:18
一共造了两架原型机,其中一架进行了地面滑跑,但始终无法克服震动问题。滑跑试验时偶有离地,但从未真实飞行过。

...


由照片可知,这根本不是什么离地滑跑,这个高度叫“从未真实飞行过”?那么请问什么才算真实飞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该用户ID已经被回收】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24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ol4587 于 2013-12-24 01:34 编辑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23 23:44
哪里找来的,麻烦贴全文。

34年还没得到海军意向飞饼就开始试飞了,你贴的不会是34年吧? ...


你贴的那玩意叫V-173,1942年首飞,只装了两台80马力的发动机,最大时速才222km/h,何来完爆单发机一说?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ught_V-173

纸面超级NB的XF5U根本就没飞起来过。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30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大和X型战列舰 于 2013-12-30 19:35 编辑

能不能把一些舰载双发轰炸机改装成舰载空中加油机啊 在轰炸机机尾加装硬式加油管 受油的单发舰载战斗机在油箱位置加装硬式受油孔来对接加油 也可以以300多公里时速飞行轰炸机抛出条加油管 然后受油机驾驶员可以用手拿住加油管接进油箱加油 来解决单发舰载战斗机不能为双发舰载轰炸机护航的问题 也可用来延长作战半径。

空中加油技术编辑词条
目录
1 技术起源
2 发展
1 技术起源 编辑本段
  对于一般的军用航空器而言,不落地加油并且一次飞行上万公里,在过去似乎是难以想像,而如今随着空中加油技术的出现及实用化却已成为事实。空中加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空中一架航空器给另一架或数架航空器(或直升机)加注燃油,使其航程加大,续航时间增长的技术。

  既然空中加油如此重要,那这项技术是何时出现的?早在第一架固定翼航空器问世之初,就有人提出进行空中加油的方式,以延长航空器的滞空时间,或减少航空器的内载油量便于起飞。而第一次空中加油则出现在二十世纪的 20 年代,其方式是在加油机上装一条 15 米长的软管,软管的头部有一个可以快速开关的活门,在进行空中加油时,加油机放下软管从后上方慢慢掠过受油机,当受油机上的人抓住软管后就以手势表示衔接成功,然后将软管插入油箱,打开活门于是开始加油。然而自第一次空中加油出现之后二十多年的漫长时间,空中加油这项新技术竟乏人问津而“束之高阁”,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喷气式固定翼航空器迅速发展,空中加油技术才“重获新生”。发展至今的空中加油技术早已不是早期以人工方式进行作业,目前发展比较成熟并被广泛采用的空中加油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软管-浮锚式加油系统,另一种是飞桁式加油系统。

2 发展 编辑本段
  1917年,俄罗斯海军飞行员亚历山大·塞维尔斯基提出空中加油的设想,十月革命后他移居美国,并为自己的空中加油技术申请专利。1923年6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队的L.H.史密斯上尉利用软管加油技术为一架DH-4B型飞机加油,创造了持续留空飞行6小时38分的记录,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空中加油。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商业航空迅速发展,为了弥补运输机航程不足的缺陷,实现跨大西洋的商业空中航运,需要采用空中加油技术。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民用空中加油技术迅速发展,1929年1月1日至月7日,通过空中加油,美国的C-2A飞机创造了留空飞行一个星期的壮举。早期的加油技术由于空中加油传输管路连接技术复杂,一直难以推广发展,后来英国人发明了"曲型软管"加油装置,这种装置利用拖曳系统释放加油管和导引索,受油机抓住导引索,从而链接加油管进行加油。

  这种加油技术对接复杂,需要受油机受油员手动操纵,且只能进行重力加油。一战结束后迎来了短暂和平时期,空中加油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始终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有远见的军事家已经看到空中加油技术巨大的军事潜力。1936年,Hap Arnold在他所著的《This Flying Game》中断言:"在空军独立成军前,它就会执行全球性质的使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空军,在全球范围的作战影响力将会全面超过陆军和海军。空军全球作战的设想,在有了空中加油技术后,就能够更加容易的实现"。
1949年,英国空中加油公司试验成功"软管锥套"加油装置,很好地解决了空中对接的技术难题。1950年,波音公司开发了"伸缩套管"加油装置,即著名的"波音探管",美国人很快将这一技术使用到KB-29P飞机上。
可以架空提前1-2年实现实用化 可以装在轻型双发轰炸机内,实现空中加油能力,这样双发机就可以专门用来轰炸 巡逻反潜 夜间拦截敌方轰炸机,而单发机则专门用来与敌航母上的单发机格斗空战以保证制空权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3-12-31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纯粹个人意见不喜可以绕道

航母上面可以配备双发飞机,但是在活塞时代,双发飞机绝不会是主流,真正的战斗机必须是单发的,至于DO335这种飞机,想都不要想,我宁可装备一种共轴反转的双发飞机,也不会配备DO335这种造型的飞机。
至于单发战斗机吗,我个人觉得我设计的KF128和KHF181都可以胜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3-12-3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大和X型战列舰 于 2013-12-31 19:55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3-12-31 09:10
纯粹个人意见不喜可以绕道

航母上面可以配备双发飞机,但是在活塞时代,双发飞机绝不会是主流,真正 ...


我也赞同你的意见,我更喜欢把双发机搞成初级的制导武器载机 用来远程精确反舰及打击重要目标 雷达戒哨机 反潜机及滩头火力压制支援专用型。

也可以配1-2款螺旋桨后置 采用鸭翼布局/飞翼布局的重型单发战斗机 双发战斗轰炸机


德国Messerschmitt Me 329攻击机,这次不是喷气式了,而是普通的涡轮引擎,只是不是装在机头而是机尾的推进式引擎。机身为翼身融合的接近飞翼的样式,但保有垂直尾翼

梅塞施密特Me 329(Messerschmitt Me 329 )是一架由梅塞施密特公司于二次世界大战时设计与开发的重型战斗机原型。本来将会取代Me 410战斗机在德国空军里所扮演的角色。 如同Me 265战斗机,Me 329也运用了飞翼设计。其他如泡型舱罩和可以远程控制的机尾炮都是划时代的设计。
然而这些先进的设计所带来的优势却是微不足道的。战斗机的开发不被官方注目,当它的滑翔机模型第一次试飞的成绩出来后,这项计划便于1945年初被终止了。
性能参数
一般规格
机组人员: 2名
长度: 7.715 m ()
翼展: 17.50 m ()
高度: 4.74 m ()
空重: 6,950 kg ()
载重: 12,150 kg ()
性能
最大速度: 685 km/h at 7,000 m
航程: 2,520 km ()
实用升限: 12,500 m ()
武器装备
2xMG151/20
4x MK108机炮,
1x MK114机炮于机鼻
1x MG151/20于机尾
可搭载1,000kg的炸弹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3-12-31 19:27
我也赞同你的意见,我更喜欢把双发机搞成初级的制导武器载机 用来远程精确反舰及打击重要目标 雷达戒哨机 ...

螺旋桨后置的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是十分坑爹的,我以前打算给我的希尔达尼亚的航母上配备一款双发飞机作为高空警戒机,但是后来发现,完全没有必要,单发的大型鱼雷机大小的飞机就能胜任。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中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

发表于 2014-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感炮神 发表于 2013-12-23 23:47
至于飞饼有没有上天,请自己去看《查尔斯与他的“飞行薄饼”》一文,刊载于1998年6月号的航空知识。网上 ...

看英文版的吧:点我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2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4-1-1 21:32
螺旋桨后置的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是十分坑爹的,我以前打算给我的希尔达尼亚的航母上配备一款双发飞机作为高 ...

来个共轴反转式双螺旋桨就OK了 再优化下螺旋桨桨叶 像安70的7叶大弯度螺旋桨叶面一样能提高推进效率又可减小直径 就不用太当心会碰坏螺旋桨了 而且螺旋桨机的下降速度并不大 其低速/超低速时升力很好,并不需要像喷气机需要采用大仰角飞行姿态来降落,再加上德国的气动方案是采用鸭式布局 气动性能比普通的更加出色,所以这问题也就不需过分重视了 只要加高点起落架高度就可 当然如果有意愿的话的可以开发一套自动仰角控制装置来帮忙克服这一问题。至于您所说的用单发鱼雷机来改雷达戒哨机的方案 我有点不赞同 用双发机来改的话 不仅有更大的机内空间来安置雷达操纵控制设备和操控员,而且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远的作战半径 更重要的是有更久的留空时间来在空中巡逻警戒。因为对于航母战斗群来说,雷达戒哨机有更远的作战半径就意味有更多的时间来发现敌机群的空袭及敌潜艇的来袭。有更高的速度就可以早一步进入巡逻空域早一步发现敌人,早一步进入进攻/防御状态了。而且双发雷达戒哨机还可以挂载制导反舰武器括着挂载反潜炸弹 反潜武器,实现发现即攻击的功能 省去了召唤攻击机群所需的时间,效率更高 如果是超级航母的话就高低搭配 一远一近作到无缝式巡逻警戒这样就大大的好。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4-1-2 18:04
来个共轴反转式双螺旋桨就OK了 再优化下螺旋桨桨叶 像安70的7叶大弯度螺旋桨叶面一样能提高推进效率又可 ...

第一、我从来没说过雷达戒哨机,我说的鱼雷机充当警戒机是纯目视警戒机,三名成员,驾驶员、观察员和无线电操作员。这种飞机飞行在航母编队40-50公里处,高度大约5000米,当发现敌人的大编队后,立即发报告诉指挥官,然后指挥官根据情报安排现有留空防空战斗机是继续爬升待命,还是前出拦截,还是低空游走等等,然后再安排第二批战斗机升空拦截等等,而早期的雷达,除了美国以外,没有一家能够保证故障率低,而且也没有一家能够保证以当时的技术含量研发出能够载在飞机上的远程雷达,而二战中的夜间战斗机配备的雷达,也只能保证几公里的范围,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这种空重极大,又浪费空间,影响外形,还故障率奇高的东西。而且考虑到二战早中期的鱼雷机,作战距离都是300公里左右,也就是说可以保证600公里的飞行距离,以其飞行速度(300-400公里/小时)来说,等于2个小时的时间。而且这还是考虑到携带1枚800多公斤鱼雷行进半程的距离,不带鱼雷至少能飞3个小时没问题。而且鱼雷机经过改造,或者直接用侦察机来搞的话,塞4-5个人也比一枚鱼雷轻多了。所以说更多的作战半径没有意义。你让几个人蹲在飞机上3个小时就已经够他们难受的了~而至于飞行速度吗,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你要做的是戒哨,而不是跑路,300-400的时速就已经够你跑的了,而且只要你保证高度优势,摆脱敌人也很容易。
第二、双发飞机的问题,在航母上面,活塞时代的双发飞机一直都说多余的存在。共轴反转式双螺旋桨可能性能很好,但是!这个维护保养的难度太大,而且构造太过复杂,后勤维修部门会一直痛骂设计师,而且故障率会让你保证出勤率低下。在海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要简单、方便,一切跟着两件事情相违背的事情都是必须被抛弃的。至于鸭翼什么的,各国都测试过,并不只是德国而已,但是在活塞时代哪怕是早期喷气时代,鸭翼都没有使用,为什么,因为操作复杂,在电传动出现之前,操作鸭翼是十分复杂的工作,你能保证你在空战的时候还有心情去关注鸭翼姿势?我现在玩战争雷霆,就是这样一款已经极其简化空战操控的二战空战模拟游戏,就已经让我手忙脚乱的了,而实际空战中,你面对着几十个仪表盘和十多个操控键、摇杆、踏板的时候,你只会骂娘了,为啥世界上所有的战斗机中,采用正常布局的占了95%以上,而采用鸭翼的完全都是电传动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之后才出现的?所以说,武器的设计,就是要追求简单方便,违背这两点的,都是垃圾武器。
第三点、携带反舰指导武器或者反潜武器?1、这是戒哨机,不是攻击机,你要明白你的最主要使命什么?你看见一艘驱逐舰了,你去攻击了,你怎么知道那不是敌人的诱饵?不干好本职工作的话,下场会很惨的~而且都携带反舰制导武器了,都什么时代了?干嘛要双发飞机?喷气机都快上舰了,双发飞机能有喷气机好用?携带反潜武器?更是搞笑了,无论你戒哨机带不带雷达,都肯定会飞的很高,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反潜?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全球架空纪念章旗手

发表于 2014-1-3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飞机飞行在航母编队40-50公里处,高度大约5000米,当发现敌人的大编队后,立即发报告诉指挥官,然后指挥官根据情报安排现有留空防空战斗机是继续爬升待命,还是前出拦截,还是低空游走等等,然后再安排第二批战斗机升空拦截等等
-----------------------

40-50公里的预警距离是非常不够的。敌机飞过这段距离只需要6-8分钟。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大和X型战列舰 于 2014-1-3 20:05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4-1-3 16:46
第一、我从来没说过雷达戒哨机,我说的鱼雷机充当警戒机是纯目视警戒机,三名成员,驾驶员、观察员和无线 ...


我说的是固定式鸭翼 不是活动式鸭翼啊 而且谁会一开始就开发全活动式鸭翼的呀 如果设计的很好的话 固定式鸭翼布局战机在机动性和起降性能是可以超过普通布局战机的 比如 瑞典的Saab-37“雷”战斗机就采用带有副翼的近距耦合固定式鸭翼和小展弦比三角主翼的气动布局。鸭翼自身的产生的升力并不大,基本是个涡流发生器,鸭翼翼面上产生的脱体涡在主翼上不仅可以产生附加升力,还可以抑制大迎角机动时的气流分离,大大提高“雷”的格斗机动性能。鸭翼的后缘襟翼则可以提高飞机的低速性能-特别是短距起降性能。这样就可以不使用电传系统了,至于操作的问题,二战至冷战中期的战斗机也好 轰炸机也好都有这问题的了 这些可靠实际飞行训练和编制专门的飞行手册来解决,并不是大的难题,而且一旦开发研制出实用的喷气发动机的话 采用鸭式布局+螺旋桨后置的螺旋桨战机/轰炸机都很容易改装成喷气式战机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提前进行飞行实验外还可进行新型喷气发动机的空中运行实验和新战术的排练。这样的话不是比其它列强更快的完成喷气式战机的熟悉使用的过渡过程了吗?还有无尾三角翼布局的喷气式战机 法国在二战后就开始了研究开发了 后来就诞生幻影3系列的无尾三角翼战机 那时候有的用电传系统吗?还卖给了以色列 以色列购得幻影IIIC后,首开幻影空战纪录,1963年8月以色列空军飞行员驾驶幻影IIIC在巡逻中击落了2架叙利亚的米格-17,后续战果中还包括2倍音速的米格-21,使幻影IIIC名声大扬。在1967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把幻影IIIC的性能发挥到了极限,该年6月5日,以色列空军倾巢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轰炸了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空军的机场,以色列飞行员用幻影IIIC上的机炮和法制反跑道炸弹把三个国家的军用机场炸得千疮百孔,以色列大获全胜。价格低廉的幻影IIIC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索和幻影也就在这时开始出名。大批的订单开始涌向达索公司,各国空军迫切想感受这种无尾翼三角翼的战斗机带来的优异性能。我的想法就只是加了个固定式鸭翼而已(当然要进行风洞实验了)而且主翼方面是有点后掠角的层流翼。再配上大推力的活塞式发动机,最起码其机动性要比普通布局的好的多 可靠行方面也不会低到失控坠毁吧?迟些年开发出喷气发动机的话就在机体两侧装个进气道加上从新设计后机身装上去后就是喷气式战机了 如果是类似于纳碎德国末期的 Me 329飞翼式双发攻击机气动布局的双发机就更好改了不是,还可设计出隐身机。还有我说的警戒机是类似于美国在1944年2月开发成功的TBM-3W 它所装的AN/APS-20预警雷达对低空飞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100km,对海面大型舰艇可达320km。这样的性能还不行吗?虽然可靠性较差且只能二维扫描,但远距预警和警戒都有余了 如果把该雷达装在双发机上(如B25 有上舰记录 其6万吨级航母采用类似合众号航母的设计的话 可载上2-4架这种类型双发雷达警戒机)的话 就会有比鱼雷机机腹更大的安装空间 这就意味着可以安装更大的天线及更大功率的雷达波发射器及布置更大的雷达操作员操纵室及加设修息室 工作环境更好 效率得到提高 再加上我前面说过双发机的优点,双发机在这方面的效率比起那种慢悠悠的鱼雷机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再从战损和后勤!双发机在后勤费用和维护复杂性方面的确是比单发机高得多 但像美国这类型的超级国家并不太怕这类问题,还可以在发动机及武器方面与单发机实现通用,这样维护成本可以实现下降其维护时间也可以下降,英国的“蚊式”双发机还是木造的呢?维护修理方面更不用说,而双发机在海上的战损可靠性就更不用说的了。至于你说的戒哨机的速度只需300-400就行就错了 别人的战机速度最少都500多公里 至有飞高就能摆脱敌人就更错了 你的警戒机是单纯的目视机 其装的雷达也只是只有十几公里探测距离的夜间拦截雷达 一旦空中的云层过低的话你就需要降低高度来进行目视观察和定位了 如果那些杀千刀的日本人的航母舰队中有舰只装备有21型电探之类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的话 就会在100多公里外就探测到你然后就召唤战机来拦截你了 你还怎么来侦察啊?!!高度的问题就更好解决了 那些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普遍装有机械增压器和二三级的涡轮增压器,飞行高度最起码都达10000多米 速度都可以维持在500多了 更别说双发机的了 单是英国蚊式机都最高620公里了 美国的P38呢?那些鱼雷机是多少啊?三除两下就把你给射下了 高速度是为了让你在警戒/侦察中给敌人发现后逃命用的 装有高精密和高成本的大型警戒雷达机的更是如此 !! 高速度可以让你在抵近目视侦察时有更高的生存率,这是在二战时期时航空侦察的活命法保,无论是目视还是初级的雷达警戒机都一样 航程方面更不用说其意义了 更大的航程就意味的有更多的时间来发现敌人的来袭 可以弹射更多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来攻击来袭和去攻击敌人的舰载攻击机群和航母战斗群了。这样方能体现出其警戒/侦察机的作用 只有40-50公里的距离就干脆用驱逐舰前出侦察得了。5000m的高度就.............得了。共轴式反转螺旋桨的话 英国的塘鹅式反潜机/预警机就一实例 并没有多大的维护难度。关于制导反舰武器的话 德国就装备使用了很多 还有的型号有击沉过意大利战列舰的实战成绩,德国还开发出了线导式的制导反舰炸弹 这样就不怕无线电干扰和不用俯冲轰炸来攻击舰船和岸上坚固目标及点状目标 射程高达15公里 有些高空发射的射程还达250多公里呢?这你又有什么想法呢?如果纳碎德国再晚多几年才能投降甚至如国战胜了英国的话 这些初级的空射制导武器肯定会更加成熟和方便空射 精度和可靠性更好了。美国和英国肯定会跟风发展这类武器及专门的制导武器载机 德国末期的T400战略轰炸机就是设计成像美国后来的B52一样是专门的制导武器(巡航导弹 制导炸单)载机,那双发的为什么就不可以这样设计呢 比起单发机来讲双发机的优势也很明显阿!!!更何况在二战末期英国和美国都有过多次的双发机上舰及起飞降落实验 驻扎舰上的机型也有:比如英国蚊式改装的海上大黄蜂 塘鹅 美国的F7 B25的海军型pbj-1H(加装着舰构)二战后的美国P2V-3C海王星 AJ2等都是。至于戒哨机加装武器的话 这理念就跟美国的S2反潜机一样作到发现就打,而且专挑落单的来打,就算有埋伏凭着其上装备的大型警戒警戒雷达那100多200多的探测距离。你想阴我都阴不到啊 因为我早就开溜了。就算是一个小型的有驱逐舰 重巡护航商船队,我就挂上线导式制导炸弹在10多公里处狙杀你 再大的就叫6万吨航母上的双发轰炸机编队各挂上3枚线导式制导炸弹/线导滑翔式反舰鱼雷在来狙杀你, 一发/几发弹就解决了 省钱又高效,只要用普通航空炸弹来改装就ok。反潜的话就靠雷达发现潜艇通气管 然后靠近下降来发射深弹和反潜鱼雷就ok了 而单发机就专门空战和兼职对地/对舰攻击 侦察,双发机就专门干这些活就够了 不需拿来空战。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4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4-1-4 08:32 编辑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4-1-3 19:59
我说的是固定式鸭翼 不是活动式鸭翼啊 而且谁会一开始就开发全活动式鸭翼的呀 如果设计的很好的话 固定式 ...


好吧,既然你说的都是战后或者战末的末日科技,那么就当我没说吧~各种双发喷气机和单发喷气机可以完爆你的任何一种配置~
PS:雷达在70-80年代,其可靠性也十分值得怀疑~
吐槽下:250公里的线导导弹?你知道这250公里的导线有多重吗?
换句话说,你说的这些东西都实现的时候,喷气机早就上舰了,你不能总是在你科技大跃进的时候,让对手停滞不前,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在几十架升限1万米以上,时速1000公里以上的喷气机面前,你说的那些东西都是渣渣。
最简单的办法,你说说如何破解1950年搭载几十架米格15比斯舰载型的航母吧。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大和X型战列舰 于 2014-1-4 10:55 编辑
风之旋律 发表于 2014-1-4 08:28
好吧,既然你说的都是战后或者战末的末日科技,那么就当我没说吧~各种双发喷气机和单发喷气机可以完爆你 ...


我说的这些都是架空早上几年就开发成功而且实现量产化的了,而且我也说过了 可以把鸭翼布局---螺旋桨后置的战机改成喷气式战机(改装的成本比新研发的成本低得多 不过这是应急手段来的 要真正的话 我想研制一种类似幻影3的有固定式鸭翼的无尾三角翼喷气式舰载战斗机来对抗舰载版的米格15/17才可以)这就可以对抗搭载几十架米格15比斯舰载型的航母了吧?还有你说的雷达在70-80年代,其可靠性也十分值得怀疑~ 那干脆全部不装雷达 纯近战就算,还搞什么超视距空战和防区外攻击啊,航母也不要了 来个战列舰炮战还更爽呢?显然这想法就是倒退嘛!! 你如果觉得2-4架雷达戒哨机还不可靠的话 你也可以派出一两架单发机去抵近式侦察啊?其雷达的远距离定位的优势还在这里呢!! 你可以先远距离对舰群/机群来个概略式定位再招唤远程单发目视侦察机去抵近侦察就行了嘛!!这样就不用派出多架单发机去傻呆呆的找了 效率也高得多。 你说我讲全都是末日科技和战后科技吧?那6万吨航母本来在二战中就造不了的了 现在说要在二战中造上几条出来这很明显就是架空啊!!!你就不用太当真了吧?!! 至于你说的我那里讲的有射程250公里的线导导弹,我承认我讲错了,应该是射程:210公里采用惯性制导的滑翔制导炸弹,这个东东的准头很不好啊!!!! 如果还有得再架空的话 应该加个反辐射导引头/雷达波束导引头/雷达指令指导之类 德国的这类型炸弹有BV246"冰雹”最大射程达210公里(7000m高度以550公里飞行速度投放时 有效为175公里)采用子母燃烧/高爆子弹药战斗部,然后多机齐射来覆盖目标区就得了 中途用雷达波束来修正飞行路线提高点命中精度。我也不指望这东东有多高的命中精度来反舰和打击工业区 最多就像V1巡航导弹那样来当作复仇武器来打打城市的。当然近距型的就真的有线导制导型来反舰的了(型号有德国的HS-293C-3 C-4到A-O都是线导型的)。还有阿,如果别的纳碎阵营国也开发出我说的东东的话 那就更好了 可以来场超前的高科技大海战比起打小日本更有看头!!! 反正是架空!!! 哇哈哈哈  不过你设计的单发战斗机好像不错啊 能不能介绍下性能啊?!!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4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之旋律 于 2014-1-4 11:25 编辑
owaii 发表于 2014-1-3 19:14
这种飞机飞行在航母编队40-50公里处,高度大约5000米,当发现敌人的大编队后,立即发报告诉指挥官,然后指 ...


希尔达尼亚的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部队始终没有发展成海战的主体,而且也没有发展成特混编队的概念,希尔达尼亚舰队始终是以战列舰为主体,航空母舰在其编队中始终处于重要辅助舰艇的地位。而希尔达尼亚的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部队的作战思路也是防御性的,对于他们来说,航空兵就是保护自己的舰队不受敌人空中打击的。所以希尔达尼亚航母上面搭载的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数量始终是多数的。而希尔达尼亚的舰队中,始终保持2艘航母编队航行在主力舰队后方10公里左右。保证舰队上空随时有36架以上的战斗机掩护(两艘圣依撒伯尔级航空母舰可以携带120架战斗机),而这种戒哨机的任务就是告诉航空指挥官敌人从那边来了,然后指挥官再告诉战斗机部队去哪里拦截。这种战术更类似后来冷战时期的苏联海军水滴防空模式(也就是三层防御体系,10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由战斗机拦截,10公里至3公里的目标,由各舰的大口径高射炮拦截,3公里以内的目标,中小口径高射炮拦截)。也就是说是一种被动防御,等敌人来打的防空模式。而且希尔达尼亚海军航母数量始终处于绝对劣势地位(跟英国比),所以其肯定不敢让战斗机部队远离舰队上空,因为谁也不敢保证数量处于绝对优势的英国航母编队(尤其是英国还习惯搞战斗轰炸机模式,呼啦啦一大片全能攻舰)来个声东击西,毕竟英国人损失的起航母,希尔达尼亚可是沉一艘少一艘,架空的二战中,希尔达尼亚一共也只建造了5艘航母(开战的时候只有两艘)。而英国在战前就有13艘。所有1942年的撒丁以南海战中,两艘圣依撒伯尔级航母采用防御战术,拦截了英美航空兵的3次空袭,但是两艘依撒伯尔级释放攻击队去寻找英美航母的时候,其本队上空的防御就出现了漏洞。被美国俯冲轰炸机抓住空档把两艘希尔达尼亚航母炸的一沉一伤,而原本准备进行战列舰炮战的本队见到自己的航空掩护兵力被重创,于是果断东撤跑路~要不是希尔达尼亚的攻击队偷袭成功,击沉了两艘英国航母,英美会一路追杀希尔达尼亚海军的~
具体情况请看偶的那个瓦萨比赛帖子~
君王伟业梦易碎,艨艟巨舰身难存-圣依撒伯尔级航母小传 - 架空研究 - 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 | BB党的中文社区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5221-1-1.html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少校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全球架空纪念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4-1-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4-1-4 10:51
我说的这些都是架空早上几年就开发成功而且实现量产化的了,而且我也说过了 可以把鸭翼布局---螺旋桨后置 ...

君王伟业梦易碎,艨艟巨舰身难存-圣依撒伯尔级航母小传 - 架空研究 - 战列舰 - 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专题论坛 | BB党的中文社区
http://www.warships.com.cn/thread-5221-1-1.html
自己看,性能都在上面了~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两个小时后)
史司:你傻逼
刘芷:你脑残
....
————————摘自中华共和国海军造舰局《新型战列舰设计方案讨论会》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sens 于 2014-1-5 19:13 编辑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4-1-3 19:59
我说的是固定式鸭翼 不是活动式鸭翼啊 而且谁会一开始就开发全活动式鸭翼的呀 如果设计的很好的话 固定式 ...


我同意超大和的想法,我觉得
1、双发战机有些独特的优势,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术优势,尤其是
   a: 双发高速侦察机带来的侦察优势
   B:双发高速截击机,可以有效的拦截B17卡塔琳娜之类的侦察飞机,这是单发战斗机很难做到的事情
   C:反潜
   d:对付零散的商船、小船等

2、在气动布局上,我推荐下面这个气动布局
http://en.m.wikipedia.org/wiki/Fokker_D.XXIII



优点是:
   a: 技术成熟,双尾撑是个很成熟的技术,并且双发分别驱动螺旋桨,技术成熟,不需要对转桨之类的复杂技术。
   B: 螺旋桨滑溜距离尾翼很近,对低速操纵性很有好处
   C: 后发可以方便的更换为喷气发动机。构成混合动力,能很好的适配早期不成熟的喷气机。(因为有活塞机在前面,喷气机甚至可以在空战的时候才开,平时不开,以节省成本,喷气机熄火也不怕)
    d: 滚转好,阻力小,格斗水平怎么样不好说,但是截击绝对没问题。后3点起落架也很好布置

3、我建议航母采用 盾--舰的配置
     25节的弹射器航母作为盾,搭载大量的战斗机,承受对方的第一击
     30节的重型航母,搭载双发和单发飞机,作为利剑,给对方侧击。追击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登上甲板

×

一等兵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5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sens 发表于 2014-1-4 22:42
我同意超大和的想法,我觉得
1、双发战机有些独特的优势,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术优势,尤其是
   a: 双发 ...

福克D23看上去很美,先不说那些性能仅停留在纸面上。液冷机悲剧的海上生存力。后发的冷却就已经让设计师头疼不已。

至于混合动力,还嫌结构和海上勤务不够复杂?带一半煤油一半汽油么?某一种烧光了怎么办?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4587 发表于 2014-1-5 09:59
福克D23看上去很美,先不说那些性能仅停留在纸面上。液冷机悲剧的海上生存力。后发的冷却就已经让设计师 ...


1、海喷火也是液冷
2、涡喷可以烧汽油
3、美国海军的RF-1 就是混合动力,一台活塞在前面,一台涡喷在后面。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超大和X型战列舰 于 2014-1-8 17:20 编辑
hansens 发表于 2014-1-4 22:42
我同意超大和的想法,我觉得
1、双发战机有些独特的优势,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术优势,尤其是
   a: 双发 ...


双尾撑的布局不错 但螺旋桨一前一后就免了
1:因为其发动机会把机体空间都给占掉了 不能安放大型的雷达等电子设备和重型的机关炮(如30mm口径的航空机炮)
2:阻碍视线(那杀千刀的前桨在我看来是碍事的说)
如果觉得对转桨技术复杂的话就搞成像美帝P38那样就行,机翼搞成向后翻转折叠式来降低占地空间增加载机量。
至于你说的后来改装成混合动力的就不用了吧!!用我最开始说的重力式空中加油技术加上挂载大容量副油箱来解决航程问题就ok了 直接上双喷气,混合动力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维护又麻烦的典型动力技术来的!!
舰队配置的话
你的方案很不错啊!!!
我的想法是:A:距中心战斗群:70-100公里前方的为对空防卫/侦察航母舰队群 3万吨级的重甲航母 3艘配置 载70多架类似”野猫“的高性能单发机来夺取制空权 10架双发雷达戒哨机+8架双发高速目视侦察机组成侦察机群来侦察定位敌航母战斗群和来袭机群。
B:布署于中心战斗群距离:280-400公里位置的为航程扩展航母群 包括一艘排水量达:4万吨级的战机维护补给舰(这种舰有一个轻甲防护的大型全通飞行甲板(不设大舰桥 只设起降指挥舰桥和可升降的航行小舰桥)甲板下设有超大型的初级维修车间和重甲防护的大型油库和弹药库,飞行甲板设有多套加油设备和轨道式弹药运输及挂弹设备 1-2台大型舷内升降机,让前出战斗的舰载机在此补给和进行初级维修。甲板载机量:27架单发机 10架双发机 配一个大型液压弹射器供双发机重载弹射起飞使用。自卫武器包括自带炮瞄雷达的114mm双联高射炮及76mm双联炮+47mm4联装高炮)2艘用1万吨级高速特设油轮改装的护航航母(1万吨级高速特设油轮 型号GTS1080型 配有两台低速柴油机+1台1万2马力的蒸气轮机组成的柴蒸交替式动力系统,蒸气轮机用于高速 柴油机则用于低速和巡航状态,最大巡航时速达:23节 改装成护航航母后可载44架单发战斗机)用于保护战机维护补给舰。
中心战斗群为6万吨带弹射器重型航母x3艘 一艘专门搭载58架双发舰载战斗轰炸机(可挂制导炸弹)17架双发反潜机专门远距攻击敌航母战斗群及战列舰舰队 反潜艇。2艘专门载双发加油机及巡航导弹专用发射机 双发电子压制/干扰机 配置为空中加油机20架 巡航导弹专用发射机20架(专门发射V1巡航导弹的改良版 可载3枚(导弹经弹翼折叠改进并加装雷达波束导引头)一枚采用半埋式挂载在机腹的半理式挂架)双发电子压制/干扰机10架(挂有680mm重型诱饵火箭弹x2(内装有20联装箔条干扰弹发射器x3)30联装箔条干扰弹发射吊舱x2 机内装有大功率阻塞式雷达干扰机 被动式雷达波接收定位器 无线电干扰仪 4名电子军官)敌纵深地域的高价值目标及军港内高价值舰只(距离中心战斗群:2800--3400公里)  
后卫舰队:
22艘1万吨级护航航母组成 每艘载机44架 包括22架战斗机+22架单发3座型反潜机(类似于英国的塘鹅反潜机 可挂声自导反潜鱼雷和声纳浮标储存/发射吊舱)用于防止潜艇偷袭。

辅助舰队(我仅写侦察的)
2万吨级高速大型水上飞机母舰x3 这种水上飞机母舰 最好航速:30节 可专门停放维修补给4-6架类似日本川西H8K大型水上侦察/轰炸机的30吨级重型水上侦察机(机上装有大型对海搜索雷达 远距侦察照相机 高功率探照灯 照明弹发射器 雷达干扰仪 也可换装专用的反潜探测设备)用于超远程敌舰队/港口活动侦察及定位。
3000吨级高速远洋潜艇x20(配被动式雷达波接收定位仪及无线电定位仪)采用类似德国末期XIII型潜艇的艇体设计 讲究水下高航速兼顾水上航速。
补给的请各位大大提点好建议吧!!!

下士

十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4-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sens 于 2014-1-5 21:43 编辑
超大和X型战列舰 发表于 2014-1-5 19:48
双尾撑的布局不错 但螺旋桨一前一后就免了
1:因为其发动机会把机体空间都给占掉了 不能安放大型的雷达等 ...


1、前置发动机安装重炮没问题,我设想的是发动机通过齿轮直接驱动的转管炮。比如3管20毫米,3管30毫米,因为发动机直接驱动,既解决了动力问题又解决了同步问题。应该火力很猛
2、雷达可能是不行了,也许可以安装在尾撑的前端。

中心串列双发+双尾撑布局,我认为优点是格斗性能可以接近单发飞机。因此可以作为战斗机用。而远程截击机带来的战术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P38、F7F之类的是难以和单发战斗机格斗的。
当然,缺点是不适合装大型雷达和鱼雷等,作为攻击机用。P38 和F7F的多用途特性要好得多。

我的设想是,串列液冷双发作为 截击+侦察+战斗机。 F7F这样的气冷双发做多用途和攻击。 6万吨的大甲板航母采用全双发飞机配置。

3、混合动力在喷气机可靠性、寿命、功率不佳的早期,还是有价值的。

4、您提出的舰队布置方案实在是太复杂了,舰种太多,协调性要求太高,我觉得实在是过于理想主义了。
我的想法是舰队分为2级
        A:6万吨装甲航母30节。全部搭载双发飞机,双发串联战斗机+双发正常布局多用途攻击机,力图把攻击半径拓展到350--400海里
        B:1.7万吨二级航母,25节,2台弹射器,横龙骨大批量建造。 每条配置6架双发飞机,其他全部用单发战斗机(兼做俯冲轰炸机)。
        C: 4万吨级30节快速战斗支援舰,跟随6万吨装甲航母,能大大的拓展作战半径。

在作战方式上,我的想法是在太平洋上,大多数的战役是夺岛和反登陆。因此战术想定是
   1、由N搜 1.7万吨二级航母组成的编队掩护登陆部队(或者作为反登陆的正面主攻部队),携带大量的单发战斗机
其中每条携带6架双发飞机,比如一条航母携带6架串列双发战斗机,另一条携带6架双发正常布局多用途攻击机 ,如此搭配。
     正面部队由少量的双发飞机负责侦察、反潜、巡逻、截击。其他的全部搭载战斗机,以保证制空权,和消耗对方的攻击集群。 1.7万吨级的二级航母只在轮机舱和弹药库有装甲,是设定为消耗品。
   2、在侧后方布置3-4条6万吨航母作为打击集群。不承担掩护登陆部队任务,专门寻找战机在适当的时间、 从侧面或其他位置攻击敌方的战舰编队。

   这样,舰队的主力就是2个级别的航母,1个级别的快速战斗支援舰。 其他的炮战舰另说。 批量建造才能提高产量和效率

另外: 你前文的想法是1个型号的双发飞机做多用途飞机+单发战斗机。
我的想法是2个型号的双发飞机,战斗机也用双发的。 6万吨装甲航母上用全双发飞机,二级航母上用单发战斗机。

Archiver|手机版|©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7:53 , Processed in 0.0340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