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1-5 23:34 编辑
二战航空炸弹有穿甲炸弹和高爆炸弹之分,两者的倾彻力和爆炸威力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穿甲炸弹的装药系数大概在13~15%左右,而高爆炸弹可以做到50%以上,乃至于75%。而穿甲炸弹的倾彻力大致相当于两倍质量的高爆炸弹。
太平洋战争早期,日本俯冲轰炸机使用99式25号通常弹(炸药量60公斤,系数24%,安装延时引信),98式25号陆用弹(炸药量96公斤,系数38%),还有一种装药量150公斤的陆用弹(系数60%),另可挂载两枚60公斤的96式6号陆用弹。
美国俯冲轰炸机一般分成两类,侦查中队侦查时挂载227公斤炸弹(MK 12,系数50%),而轰炸中队挂载454公斤炸弹。美国海航使用454公斤的MK 13炸弹(炸药量244公斤,系数53%)和MK 9炸弹(炸药量332公斤,系数73%)。
航母决斗时,日本的250公斤通常弹和陆用弹是混用,作为主力的通常弹设置了长延时大多在穿透四五层甲板后在船体深处起爆,在加上装药不足,对飞行甲板破坏并不严重,而陆用弹则是触发引信用于压制防空炮。美国通用炸弹倾彻力理论上来说和日本没什么区别,但因为引信设置敏感容易早爆,所以战争早期除极个别外大多在上机库乃至飞行甲板爆炸,对飞行甲板损毁严重。战争后期将炸弹引信延时设成0.08秒,日本海军巡洋舰什么的玩意就开始悲剧了。
1942年5月,美国引入726公斤的MK 1穿甲炸弹(炸药量96公斤,系数13%),结果俯冲轰炸机用不了。后来1942年10月阉割出一个454公斤的MK 33穿甲炸弹(炸药量68公斤,系数15%),可以提供给俯冲轰炸机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