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

 找回密码
 登上甲板
搜索

第三帝国的宠儿:关于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我的看法

[复制链接]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9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8 20:31
顶突击步枪,直指要害,言必有据!

有些人与其随口乱喷,徒逞口舌之快,不如埋头多看资料,以讹传讹,人 ...

是啊,就算模拟15500都可以从250上部甲带一路穿进轮机舱,这防护真够看

上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15:01
是啊,就算模拟15500都可以从250上部甲带一路穿进轮机舱,这防护真够看

所以说装甲盒结构出现是必须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5-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Soleil 于 2012-5-9 16:37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15:01
是啊,就算模拟15500都可以从250上部甲带一路穿进轮机舱,这防护真够看


那个角度,那个弹着,正是英国人推测胡德号弹药库被击穿的路线。

P.S.巴登的吨位,若是给法国人,肯定弄出16门350+300毫米的主装……这个要开上日德兰就威武了……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9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L'Soleil 发表于 2012-5-9 16:35
那个角度,那个弹着,正是英国人推测胡德号弹药库被击穿的路线。

P.S.巴登的吨位,若是给法国人,肯定弄 ...

...这个穿越了吧....20年后胡德才沉

少尉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mszlj 发表于 2012-5-8 21:48
我也看到过这种说法,也认为是有道理的。陆军、空军都动手了还颇有建树,这时海军急了,不等提子准备好就 ...

没办法,要我是雷德尔也会这么干的,独裁只认功绩给资源,没资源打个毛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星勋章荣誉勋章元老荣誉纪念章行政立法委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5-9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18:38
...这个穿越了吧....20年后胡德才沉

这20年英国人也没什么改进……巴登怎么沉的,胡德也怎么沉了。
「置酒上方,烽火未熄,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一等兵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15:01
是啊,就算模拟15500都可以从250上部甲带一路穿进轮机舱,这防护真够看

巴登那个穹甲水平才30,从那个方向打进去也正常。bsm上面至少有个80,145+30+80水平至少不至于讹传的那么糟糕。
Only iron can save us.Only blood can set us free.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5-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L'Soleil 发表于 2012-5-9 12:55
这20年英国人也没什么改进……巴登怎么沉的,胡德也怎么沉了。

巴登是自沉的

中将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TIME TRAVELER银橡叶铁十字勋章行政立法委MP Team骑士团勋章终身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5-10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G44突击步枪 于 2012-5-9 18:09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07:57
模拟落角是18.5度,2W落角是18.3度,1W5落角是11.7度,很难有信服力啊虽然据说模拟的是109链 ...


图上标的不是很能给出清楚么?撞击的合成角度,实际就是法线角

炮弹弹道又不光是一个落角,还有水平面的方位夹角呢?!

最后实际有效的是炮弹弹道和装甲板平面的线面角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0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9 15:01
是啊,就算模拟15500都可以从250上部甲带一路穿进轮机舱,这防护真够看

哈哈……这就是英粉们的必胜逻辑:有选择性地看待证据。
那么多没被击穿的记录你就统统无视了啊?!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0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10 01:14
哈哈……这就是英粉们的必胜逻辑:有选择性地看待证据。
那么多没被击穿的记录你就统统无视了啊?!{:81: ...

还是德棍的逻辑更牛逼,嫌数据太难看只要在装甲最厚的地方磕两下就能降低几个百分点,再多磕两下还能再降低两个百分点,除了钢板最厚的地方其他磕到都不算就100%了,哇宇宙无敌了,神逻辑除了打到320再打过110再穿过40这条路径外的所有可以射入BSM核心区的入射弹道都不属于击中BSM,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0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5-10 20:10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10 19:43
还是德棍的逻辑更牛逼,嫌数据太难看只要在装甲最厚的地方磕两下就能降低几个百分点,再多磕两下还能再降低 ...


才说巴登又扯到俾斯麦,说你娃是跑题跑不停还真不冤枉你。你这种驴打滚不断换主题的功夫早在其他坛里见识的多了,往往是脸皮与打滚数正比增长,无非如此,你还当你的脸是主装甲啊,在这比厚?!哈哈……

怎么不对突击步枪的图表数据多作解释呢?各种穿的牛皮哪里去了?!

自诩牛叉的话,你到底是拿点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行不?!无论你说巴登还是俾斯麦,如果你真有料的话。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鸡同鸭讲 于 2012-5-12 15:38 编辑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10 20:04
才说巴登又扯到俾斯麦,说你娃是跑题跑不停还真不冤枉你。你这种驴打滚不断换主题的功夫早在其他坛里见识 ...


来来来,把44的报告翻译出来,我们来看看一个脑残德棍的断章取义外加满地打滚

1  CPC   B顶部           穿孔(?)
2  CPC   X顶部           未能射入
3  CPC   150毫米炮位 相当程度的损害并且发生爆炸
4  APC   7寸前部甲带 巨大的损害
5  APC   X顶部          未能射入
6  SAPC B顶部          未能射入
7  CPC   150毫米炮位 一般性损害但是前部损害大于第三次射击
8  APC   10寸甲带      引信故障过早触发(舰体外部),所有损害终止于舱壁和防护甲板
9  APC   X炮塔          穿透
10CPC   B炮塔          未能射入
11SAPC7英寸炮塔装甲巨大损害
12APC(1520磅轻弹)
           7英寸前部甲带巨大损害
13APC  X顶部         未能射入
14APC  B正面         穿透        
15APC  司令塔        未能射入
16APC  7英寸炮塔装甲 巨大损害
17APC  10寸锅炉舱甲带上部
                            水平甲板提供了防护,三个锅炉舱被爆炸损害
CPC是啥你知道不????
CPC 4crh - 1,920 lbs. (871 kg)
CPC - 129.3 lbs. (58.6 kg) Originally gunpowder, later TNT

CPC - Common Pointed Capped.  British designation for shells of 6" (15.2 cm) and larger for use against lightly armored targets.  Little armor penetration capability but large bursting charge.

啥叫保留适度穿甲能力,大爆炸药装填的炮弹????

丢个APC的供对比
APC Mark Ia (4crh) - 1,920 lbs. (871 kg)
   APC Mark IIIa (4crh - Greenboy) - 1,910 lbs. (866.4 kg)
APC Mark Ia - 60.5 lbs. (27.4 kg) Lyddite
APC Mark IIIa - 45.3 lbs. (20.5 kg) Shellite

2,5,6,10,13,15共6次没有射穿,我们来看
2是用CPC旧炮弹射击炮塔顶部水平
5是换用APC新弹射击同一部位
6是再换用SAPC高速弹射击该部位
按照测试距离5链,44提供的综合夹角18.5度,此时测试炮弹对装甲入射的法线夹角是71.5度几乎大到不能再大的大角度入射,发生被帽未扶正跳弹能证明德国船NB了?因为英国人对着这地方多磕两下德国就无敌了?那我找个渔船装个1立方米的钢块规定只能打这里也是无敌了,你就继续秀下限吧
10号是用CPC旧弹对应9号做的对比测试,9号射击中APC新弹已经穿透了同一部位恩恩,很好,可以证明英国15寸的CPC旧弹比APC新弹烂的多,不过新的APC还是无压力的击穿了炮塔
13号弹,锲而不舍的英国人继续用APC近距离近乎极限巨大的着靶角度死磕炮塔天花板........英国人在5链外磕这地方已经4次了,原来德国船只要有一块能近距离挡住几乎极限角度着靶的炮塔水平装甲就无敌了么,其他地方不用装啥甲了,打到都不算,只有近距离打到炮塔顶板才算,显而易见是无敌的嘛
15号弹司令塔,这个重装甲圆鼓鼓的小玩意就不说啥了...我看跳弹也很正常嘛

骚年你还要来接着秀下限么?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2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5-13 05:22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12 10:04


来来来,把44的报告翻译出来,我们来看看一个脑残德棍的断章取义外加满地打滚

1  CPC   B顶部       ...


真辛苦啊~不得不翻译突击步枪提供的表格。不过,突击步枪的那个图表还不至于看不懂。
但你首先忘了之前自己的结论:那各种穿啊,还2万码呢。

其实不用绕那么多弯子说那么多废话为自己的结论事后再来设前提,突击步枪发图前可没见你如此费心。

自己翻译的,不至于有错吧:
1  CPC   B顶部           穿孔(?)  打个凹坑罢了,其实没穿
2  CPC   X顶部           未能射入
5  APC   X顶部          未能射入
6  SAPC B顶部          未能射入
10 CPC   B炮塔         未能射入
13 APC  X顶部          未能射入   
15 APC  司令塔         未能射入

上面就是某人的“各种穿”法。说什么断章取意,他自己张口乱喷什么各种穿啊的时候,有过什么前提吗?!一时的脑残吗?

不管是CPC还是APC还用得着你来显摆?!本坛就有NavWeaps的链接,更何况网上相关的定义和相关数据都很详尽,以为自己知道了CPC和APC就可以显摆了吗? 哈哈~真是搞笑!不一般的脑残而且自作多情

既然人家费了那么多口水显摆他如何了解CPC和APC,那么又来看看你得意的APC的效果吧:

4  APC   7寸前部甲带 巨大的损害 局部大破坏,请注意此处装甲仅仅7吋厚
8  APC   10寸甲带    引信故障过早触发(舰体外部),所有损害终止于舱壁和防护甲板 炮弹在舰体外提前爆炸,效果有限
9  APC   X炮塔         穿透
12 APC(1520磅轻弹)  7英寸前部甲带巨大损害 局部大破坏,请注意此处装甲仅仅7吋厚
14 APC  B正面         穿透 果然厉害!可惜哑弹,未爆炸
16 APC  7英寸炮塔装甲 巨大损害 局部大破坏,请注意此处装甲仅仅7吋厚
17APC  10寸锅炉舱甲带上部 水平甲板提供了防护,三个锅炉舱被爆炸损害 终于不是7吋而是10吋了,好厉害!

不理解15吋APC击穿7吋装甲有什么好得意的,第8发还引信故障造成炮弹提前在舰体外爆炸。真正有意义的穿透不过是第9、14、17还值得吹嘘,况且第14发是哑弹没爆炸,第17发击穿的是侧舷主装甲上方的10吋上装甲带,可惜不是350mm的主装甲啊,不然又有得吹了;哈哈~某人所谓的“各种穿”不过如此而已。

还有,谁又说过德国装甲无敌了?!本人说过德国装甲无敌么?莫名其妙,又自作多情地自竖大靶攻击,真是绝顶聪明啊~
倒是你自己的脸无敌,这点我必须要承认。


自己张口就来的结论自己都不认了,你还好意思谈什么下限,你有下限么?!之前71楼的回复是你自己从巴登又扯去俾斯麦了,没冤枉你吧,你自己说打滚没?本性难移,现在倒先学会倒打一耙了。真是百吋脸皮!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军士长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12 23:52
真辛苦啊~不得不翻译突击步枪提供的表格。不过,突击步枪的那个图表还不至于看不懂。
但你首先忘 ...

"哈哈……这就是英粉们的必胜逻辑:有选择性地看待证据。
那么多没被击穿的记录你就统统无视了啊?!"
哟,2B德棍话说完就忘了开始满地打滚了啊,你吃回去么?

原来X炮塔和B炮塔正面不是350啊,这逻辑真牛逼啊,350的炮塔能穿350的主装就不会穿了

哑弹是引信问题,你就直说穿了没?哑弹击穿不算击穿,是不俾斯曼打中亲王的都不算命中啊?

哟,又来打滚了你家巴登上部甲带就只有10寸,再往上就只有7寸,各种穿你活该啊有本事你让德国人给加到350啊,谁规定的各种穿就只能打350了何况350都穿了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gpainter 于 2012-5-13 12:23 编辑
鸡同鸭讲 发表于 2012-5-13 09:09
"哈哈……这就是英粉们的必胜逻辑:有选择性地看待证据。
那么多没被击穿的记录你就统统无视了啊?!"
哟 ...


现在终于本相毕露了吧,理屈词穷之际,骂街泼妇本领终于使出来了,哈哈……
莫急。
还有呢,某人说了“按照测试距离5链,44提供的综合夹角18.5度,此时测试炮弹对装甲入射的法线夹角是71.5度……”其实人家突击步枪提供的表格下面明明白纸黑字写着测试距离是500码,使用了减装药模拟15500码的射击。结果被某人显摆成5链!这里顺带给某人科普下,1链=0.1海里=185.18518米;按185.2米算,那5链就是926米。而1码=0.9144米,那么500码就是457.2米,差的多了去了。而且图表中几乎每次的射击合成角都不一样,只有三次是18度,某人大嘴一张就一律统一成18.5度了,不知道哪里来的数据,真厉害!再考虑到某人的习惯用词,相信这足可证明某人堪称2B了!

在60楼,某人说:模拟落角是18.5度,2W落角是18.3度,1W5落角是11.7度,很难有信服力啊虽然据说模拟的是109链。
所谓2W落角是18.3度,1W5落角是11.7度,提醒下某人这可是879公斤APC弹的数据,但却不是871公斤CPC弹的数据,别忘了试验中还发射了不少的CPC弹。后面又说模拟109链的距离,这就更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数据,这已经属于天马行空的境界了。

其实本人在楼上对试验中穿与不穿的记录都归纳了的,也是白底黑字,但足可说明我没有选择性无视,某人自己不理解也就没办法了,以他的词汇,自然不是脑残便是2B,当如是观。

“原来X炮塔和B炮塔正面不是350啊,这逻辑真牛逼啊,350的炮塔能穿350的主装就不会穿了”这就更可笑了,X炮塔正面再厚但问题是英国人明明打的是顶部嘛,关350正面何事?B炮塔正面是穿了,没人否认,但引信失灵也是事实;哑弹是引信问题,但引信也是炮弹的一部分,而且这炮弹爆与不爆结果可大不一样。这都不理解,唉~不是脑残便是2B,当如是观。

“原来X炮塔和B炮塔正面不是350啊,这逻辑真牛逼啊,350的炮塔能穿350的主装就不会穿了”又自作多情了不是,谁说了X炮塔和B炮塔正面不是350啊?!好奇怪。B炮塔正面一穿某人好得意啊,可惜别忘了第15发APC射击的是司令塔,结果未穿,请问司令塔装甲厚度多少啊?不是350吗?这跟某人的牛叉逻辑不符嘛,哈哈…… 脑残2B还自作多情,亦属奇葩啊~当如是观。


“哑弹击穿不算击穿,是不俾斯曼打中亲王的都不算命中啊?”又扯去俾斯麦啦,哈哈……习惯性驴打滚思维,果然是无可救药。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13 12:08
现在终于本相毕露了吧,理屈词穷之际,骂街泼妇本领终于使出来了,哈哈……
莫急。
还有呢,某人 ...

引信失灵跟穿不穿有个屁关系,打穿后引信失灵那也是击穿装甲了,不知道你在这狡辩个啥

中士

十二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dgpainter 发表于 2012-5-13 12:08
现在终于本相毕露了吧,理屈词穷之际,骂街泼妇本领终于使出来了,哈哈……
莫急。
还有呢,某人 ...

871公斤的CPC弹道也没弯曲到15500码18。5°,15000码才13.6°,这还是25%磨损后的数据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necrons 发表于 2012-5-13 14:17
引信失灵跟穿不穿有个屁关系,打穿后引信失灵那也是击穿装甲了,不知道你在这狡辩个啥 ...

又拉个同党来了,哈,真热闹!
本人原话:B炮塔正面是穿了,没人否认,但引信失灵也是事实;哑弹是引信问题,但引信也是炮弹的一部分,而且这炮弹爆与不爆结果可大不一样。
没长眼睛啊!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下士

十一年服役纪念章

发表于 2012-5-1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necrons 发表于 2012-5-13 14:21
871公斤的CPC弹道也没弯曲到15500码18。5°,15000码才13.6°,这还是25%磨损后的数据 ...

问题是到底是谁告诉你871公斤的CPC弹15500码的落角是18。5° ?!

看仔细了再回复不迟。
【这个ID已经被系统回收了】

手机版|Archiver|© 2010-2025 战列舰 warship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3004737号 )

GMT+8, 2025-5-2 04:03 , Processed in 0.0245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